糖尿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添加日期:2016年6月28日 阅读:1364


    糖尿病患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近几年来这个病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导致大家越来越关注此病,那么每个疾病出现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症状,大家只有了解了这些才可以尽早发现疾病的存在,那么我们要怎么判断糖尿病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1. 吃饱就困。

    当患者患上糖尿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吃饱就困的情况,偶尔的一次不必担心,但如果经常这样,则可能是身体报警,表明现在的饮食结构有缺陷,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食物等简单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这可导致血糖突然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得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细胞停止接收葡萄糖,导致过量的葡萄糖堆积在血液里。与此同时,胰腺则“努力”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人体器官负担过重,得不到休息,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感觉。长此以往,将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因此,建议大家选择更复杂一些的碳水化合物作为主食,如大麦、燕麦、藜麦、小麦、糙米等全谷食物,各种新鲜蔬果,这些食物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化,使血糖平稳上升。此外,饭后不应该立即坐在沙发上,而要适当活动,如洗碗或拖地等,可帮助身体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刚刚摄入的葡萄糖,避免患上糖尿病。

    2. 垃圾食品上瘾。

    如果我们对一些垃圾食品上瘾的话,那么也需要注意是不是糖尿病的发生,**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表明你已经上瘾了。当人体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消化道会分泌出内生性大麻碱,这种物质刺激人们的进食中枢,就会让人感到饥饿,有暴饮暴食的冲动。此类食物进入体内消化速度快,容易导致血糖紊乱,长期食用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所以不妨在休闲时喝杯酸奶或吃点水果来取代这些垃圾食品。

    3. 体重超标。

    如果体重出现了超标的情况,那么也需要注意是不是糖尿病疾病的发生,超重的定义是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20%,若超过20%以上,那就是肥胖了。多余的体重可能来自于肌肉、骨骼、脂肪或者身体内的水分。肥胖是产生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体重超标,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提高警惕。体内过多的脂肪将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当身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时,人就容易患上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了。研究显示,将体重减轻5%~7%,便可预防或推迟60%的糖尿病。

    4. 大腹便便。

    有些人可能其他的地方都不胖,就单单的胖肚子,这样也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有些人腰腹部过胖,细胳膊细腿大肚子,又称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脏。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这与脂肪细胞体积**、受体相对减少、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大腹便便者内脏脂肪储蓄过多,会造成脂肪过剩,在饭后本应用于储存脂肪的地方就没有了,从而使脂肪溢向血液,引起高脂血症。另外,内脏肥胖还会加快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同时增加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危险,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平时注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和睡眠充足是保持正常身材的关键。

    5. 血压偏高。

    一般糖尿病病人都会伴有高血压,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观察我们的血压,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由于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有关系,因此,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十分关键。平时少吃咸菜、加工及腌制食品,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从根本上改善和预防糖尿病。

    当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积极的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判断糖尿病的发生,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赵帅超 WWW.1168.TV 2016-6-28 14:31:09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糖尿病症状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