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0年4月3日 阅读:681
不少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也认为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似乎不太相干,不过**表示,其实高血压、糖尿病与尿毒症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的糖尿病、高血压会造成对肾的损害,而慢性肾脏病的*终结局就是尿毒症。据近年来的临床统计显示,在肾透析病人中,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衰竭病例正在减少,而由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继发性肾衰竭病例却逐年上升。因此,由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的肾病患者保护肾脏功能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应用腹膜透析技术能*大限度的保护残余肾功能。
据*新统计,日本2008年糖尿病肾病占所有肾病发病原因的比率已经高达43.2%。而根据广州一家医院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院的腹透病人中,约有60-70%人的尿毒症是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的,这两类人群是患肾病的“危险人群”。据广州医学院肾内科主任梁剑波介绍,高血压和糖尿病之所以能引发尿毒症,主要是血压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一旦肾动脉硬化后容易引起肾小球的硬化,并*终导致尿毒症。而血糖不好的话,就会产生蛋白尿,引发低蛋白血症也能导致肾功能损坏。据国内调查显示,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转为尿毒症的概率分别为15%和30%。
若肾病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会危及生命。**建议早期发现有肾衰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应优先考虑腹透而非血透,因为腹透能*大限度地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较差,可能会直接导致透析效果不太理想,如果选择血透还容易造成血管破坏,愈后也会稍差。
而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艾维.卡特等医生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在其长达三年的研究中,有75%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恢复了肾功能,而没有一例血透患者恢复肾功能。经过规律的腹膜透析后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较透析前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肌酐从透析前的平均1020ummol/L降至300ummol/L,肌酐清除率也升至25ml/min/m2, 尿量明显增多。因此,对于有可能恢复肾功能的高血压肾病尿毒症患者,考虑到腹透能够显著改善生存质量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费用比,应该把腹透做为优选透析方法。
背景资料:
据全国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而据西方国家的统计,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硬化在年轻时即已开始,在67岁左右发展成尿毒症者占全部尿毒症者的26%,因高血压性肾硬化而进行肾移植的病人已占整个肾移植病人的25%。国内的会议资料显示,因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致肾功能衰竭者占慢性肾衰者的10.4~28.2%。肾硬化是导致慢性肾衰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是肾硬化的主要因素和促进因素,所以高血压与尿毒症的关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什么是残余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是指慢性肾衰竭肾友还保留的部分肾功能,尽管这些残余的肾功能已经很少(少于正常功能的10%以下),但它对肾友体内毒素和多于水份的清楚、营养的维持和血压的控制仍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保护残余肾功能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火爆医药视频招商网 小季 WWW.1168.TV 2010-4-3 14:49:40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