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补充基础胰岛素?

    添加日期:2010年3月30日 阅读:990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这两部分胰岛素分泌量大约各占50%。
      所谓基础胰岛素分泌是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脉冲式分泌的微量胰岛素(约0.5~1单位/小时),也就是说基础胰岛素分泌不依赖于进食或指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来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和维持周围组织葡萄糖的利用,使空腹状态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或外源胰岛素补充不足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当然,血浆基础胰岛素不足或缺乏对餐后血糖也有影响,而且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餐后血糖也表现为“水涨船高”。
      补充基础胰岛素有利于控制血糖
       1型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应尽量使血糖获得强化控制标准,即空腹和餐后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缺乏或不足程度来确定胰岛素用量,而且要尽量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合理选择胰岛素剂型,如长效、中效、短效和超短效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等。
      基础胰岛素的补充不仅能够良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两餐间、夜间和早餐前等空腹状态血糖,而且,对降低餐后高血糖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的剂型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NPH)、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甘精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等。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及接受多次、多成分胰岛素强化治疗者,一般选择中效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早晚餐前注射,甚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补充长效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在接受多次、多成分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基础胰岛素需要量约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1/3或2/5左右。
      降低空腹血糖可选择不同胰岛素
      近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以及胰岛素和/或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模式尽管尚未达成共识,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ADA/EASD共识和ADA指南以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提出,2型糖尿病经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AD)控制不佳、甚至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0%者,建议在原有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联合基础胰岛素或单胰岛素治疗。大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有效血糖强化控制,有助于降低高糖毒性,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升高者,一般采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既可作为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来降低空腹血糖,又可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由于NPH的作用时间为2~4小时起效,4~10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作用至10~18小时,用药后*大生物活性为8小时。因此,每日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尤其对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者,将难以使患者全天血糖获得良好控制,需要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和/或早、晚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胰岛素初始剂量一般为0.2单位/公斤·天,然后,根据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每次调整2~4单位,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0~6.0mmol/L,餐后血糖6.0~8.0mmol/L为宜。由于NPH含有短效胰岛素,注射后存在高峰,容易造成夜间及餐前低血糖。实际上,每日1次注射NPH将不能全面覆盖24小时基础胰岛素需要量,而每日2次注射不仅增加注射次数,同时可造成胰岛素作用高峰叠加,可使低血糖反应机会增加。
      甘精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属长效胰岛素剂型,注射后1~2小时起效,持续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无明显作用高峰。长效胰岛素或类似物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低血糖反应较少,每日只需注射一次,多在夜间或睡前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仍按0.2单位/公斤·天计算,然后,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每次增减2~4单位。
      研究表明,长效胰岛素或类似物在提供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方面,控制血糖高效优于中效或预混胰岛素。
      必要时可联合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者,多数存在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缺乏。尤其伴有餐后血糖升高者,若每日单纯注射一次长效胰岛素,将难以使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获得良好控制。因此,应尽早联合口服降糖药为*佳选择。
      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的胰岛功能情况及血糖波动特点而定。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一方面补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同时,联合口服降糖药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刺激餐后胰岛素释放,增加周围组织糖利用等,对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具有协同作用。对于空腹血糖升高显著,餐后2小时血糖较餐前血糖无明显升高的患者,可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等);对于餐后血糖升高显著,较餐前血糖相差较大的患者,可联合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等)和/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内生胰岛功能很差,甚至胰岛素缺乏者,宜选择基础胰岛素联合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对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者或肥胖者,尽量选择基础胰岛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责任编辑:火爆医药视频招商网 小季      WWW.1168.TV    2010-3-30 9:07:20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糖尿病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