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2年10月11日 阅读:530
ips1:中药锅底要慎选近日,冯先生和几位朋友在火锅店吃饭。据老板介绍,他们的锅底是用20多种中草药特别熬制的,吃起来又香又很滋补。但是饭后半个小时,冯先生感觉自己头晕眼花,不久症状继续加重,连人都看不清了。冯先生不放心,赶紧去附近医院检查,经测量他的血压高压已经到了150mmHg,而他平常只有 120mmHg,脉搏每分钟也比平常快了30多次。经过治疗,他的不适症状消失了,一场虚惊总算过去了。
如今火锅店在火锅锅底、炖品、滋补汤中加入中草药的情况很普遍,但经营者大多不肯透露中草药的药名和药性。是否所有人都适合吃这些加了中草药的食物呢?经营者的回答出奇一致:这些食物只有滋补效果,没有副作用,任何人都可以吃。
不过**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中药火锅。所谓药膳,并不是食物和中药的简单累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火锅店通常是在汤料中直接放入诸如豆蔻、桂皮、砂仁等生药材,这些药材没有经过特定的煎煮,只能起到去膻、除腥、调味的作用,其药疗或滋补的功效并不大。同时,这样做也无法避免特殊人群的禁忌,从而会有产生副作用的风险。
Tips2:海鲜要先吃吃火锅时很多人喜欢选海鲜,各种鱼、虾、贝类也确实为火锅口味增色不少,不过**提醒,吃火锅时海鲜*好能先吃。海鲜类往往不容易消化,所以应在进食其他食物之前,先选择海鲜类先吃,让胃酸对其进行消化。另外,海鲜也不宜多吃,过量摄入,会加大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而增加胃的工作强度,导致胃肠道系统紊乱,并引起腹泻。海鲜类食物富含蛋白质,过多摄入也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Tips3:鱼丸肉丸不宜多有人说,吃火锅就是要吃肉——无过多烹饪程序,一烫即熟,既有高汤的鲜甜,又有肉的鲜嫩,“火锅上吃肉,才有肉味”。于是通常一吃火锅,人们通常都会点上一桌子的各色肉类,不嫌多,只怕不够。
营养**提醒:边涮边吃的火锅吃法*容易吃过量,肉类摄入过多除了易长膘之外,还会因为缺少粗纤维的摄入而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吃火锅时面对肉类要把好“口”关,适可而止。
此外,有人觉得羊肉、肥牛脂肪含量太高,鱼丸肉丸没那么多油,可以放心狂吃,对此,**也认为不妥:“肉类加工的各类丸子均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盐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人要少吃。”建议大家在选择火锅料理时,应以瘦肉和低脂肪的海鲜为主,可多选择鸡肉片、里脊肉片、海鲜、百叶等低脂肪食物,还可以适量加些豆腐或豆皮来代替肉类,补充植物蛋白。即使要吃肉,也要多涮蔬菜并搭配薯类。注意荤类、素类、豆制品等的搭配。
Tips4:“吃嫩吃鲜”小心寄生虫对于部分人一味追求口感,喜欢“吃嫩吃鲜”的做法,**表示也不可取:“如果不煮透,寄生在生肉、生鱼中的病菌或寄生虫卵,通常都未被杀死就直接进入了人体的消化道,极易引起胃肠道感染甚至肝吸虫病。**提醒,尤其是动物肝脏、肺脏,所含的病原微生物残留量*高,一定要熟透才吃。
Tips5:吃火锅时间不宜长**提醒,吃火锅时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进餐时间过长,这也会影响肠胃的节律。正常条件下,胃肠的蠕动十分规律,进餐时胃部进行机械消化,对食物进行机械碾磨以形成食糜便于进一步消化。”如果不停地进食,机械消化与化学消化的节律会产生错乱,导致肠胃节律紊乱,肠胃功能失调,这是造成消化不良的常见原因。“小编推荐:功能饮料真有特殊功效吗?
Tips6:一味求辣有害健康热辣的川式火锅有不少”粉丝“,辛辣味会刺激食道、胃、小肠等,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胃酸太多和胀气。过度吃辣会不断加重胃肠道的刺激,容易导致胃溃疡、胃炎、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病、便秘或腹泻),更加不宜食用刺激性的辣味火锅。
此外,酱调料还要注意盐过多的问题。无论哪种酱料,都不宜吃得太多,既然是蘸料,蘸一点点,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可以了。此外,在调料中加点醋,也有去油解腻的作用。
Tips7:火锅器具要清洁干净器具以清洁干净为上,普通的铜火锅在停用后,易生一层薄薄的**铜锈,这是铜与残留水或湿气、锅上沾留的调料醋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或醋酸铜,它们都有毒。因此清洗工作要做好,不然会造成铜锈中毒,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火锅以涮烫为主,所选菜料必须新鲜、干净,卫生。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10-11 18:12:15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