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 别忽视检查肾功能

    添加日期:2012年10月5日 阅读:605

    医生有时让患肠道疾病的人检查肾功能,有的病人对此感到疑惑:自己得的是肠道病,为啥要检查肾功能呢?甚至怀疑医院是为了多收费。其实,有些肠道疾病不仅能使肠道发炎,同时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o157:h7亚型大肠杆菌感染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这种肠道疾病不仅经常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和腹部绞痛,还因为细菌毒素可破坏血红细胞,从而使2%~7%的感染者出现溶血和肾功能衰竭,临床上称之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大多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都是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此病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和老人,是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为3%~5%。少数患者肾功能不能恢复,需要终身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即使经治疗后达到临床治好,仍有1/3的患者数年后可出现肾功能障碍。

      2. 脱水。某些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可引起严重腹泻,使病人脱水和发生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如不及时补充液体,会发展成肾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在没有充分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时,过早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往应用过利福平治疗的病人若使用某些含有利福平的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如肠炎灵等),还可能因利福平过敏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3. 免疫性肠道疾病。肠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可合并紫癜性肾炎。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可合并肾小球肾炎。如不及时发现肾脏病变,这些病人常在数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

      4.以肠道症状为**表现的肾功能不全。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往往没有浮肿、腰痛等肾脏疾病的症状,而是以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腹泻为**症状。此时如未及时检查、诊断肾脏疾病,患者就会错过治疗时机而发展为尿毒症。

      为此,对于肠道疾病患者应——

      保护肾脏  层层把关

      1.对于以腹泻、便血等为临床表现的肠道疾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普通的尿常规和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检测,不仅检测方法简单,而且在所有基层医院都能开展,医疗费用低,能早期发现肾脏病变。需要注意的是:    

      ①晚期肾脏疾病和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的尿蛋白检查结果可以为阴性,尿沉渣为正常,但晨尿的尿比重低于1.015,尿ph大于6.5,肾功能异常。

      ②血清肌酐、尿素氮不是反映肾功能的敏感指标。血清肌酐常常在肾功能已丧失50%以上时才开始升高,老年人即使肾功能已经丧失70%,血清肌酐仍可在正常范围。

      ③单纯的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肌酐正常或升高不明显时,常常提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这样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液体。

      ④对于临床上怀疑肾损伤的患者,应监测其尿量和血清肌酐的动态变化,以利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如果尿量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小于0.5毫升并持续6小时,应警惕急性肾损伤;如持续12小时可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如果血清肌酐上升大于0.3mg/dl(26.4umol/l),也可以诊断为急性肾损伤。

      2.对于因严重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患者,应积极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在此基础上,方可考虑应用抗生素,如口服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哌酸、环丙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因为有些抗生素对于健康人来说是不从肠道吸收的,因而口服这类药物不会引起肾损伤。但对于腹泻病人而言,由于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这类药物就可以通过肠道吸收,因而存在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可能。

      3.对于早期诊断为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这样不仅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而且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维持内环境平衡,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合并肾脏疾病的肠道疾病患者即使经治疗后达到了临床治好的水平,也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肾脏损害,早期治疗,以防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10-5 14:31:54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