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厨房油烟有技巧

    添加日期:2012年6月26日 阅读:637

        不久前,北京市公布了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该报告显示,癌症已经连续4年成为北京市民首位死因,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第*位的是肺癌。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吸烟、装修污染、工业污染等都有关,但还有一个因素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厨房的油烟。有调查显示,烹饪产生的油烟与肺癌,特别是女性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请**说说,在烹饪时如何减少油烟的危害。
        烹调产生的油烟会让下厨者的皮肤沾上油腻,头发、衣服上也会附着难闻的油烟味道。油烟的害处远不止于此,油烟可以让肺癌的发生风险**,它还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有关。
        食油烟点变高不必冒烟再下菜油脂在高温下会发生多种化学变化,而油烟是这些变化中*坏的产物之一。每一种油脂产品都有自己的烟点,也就是开始明显冒烟的温度。过去人们使用的那种颜色暗淡的粗油,往往在130度以上就开始冒烟。现在,人们使用的烹调用油大部分是纯净透明的新型产品,其烟点一般在200度左右,有的还会更高。日常炒菜的合适温度在180度,无需冒烟就可以下菜了。换句话说,冒油烟之后再放菜,是粗油时代的习惯;而如今用纯净油脂烹调,冒烟时油的温度已经太高了。
        如果按照大部分家庭的习惯,等到油脂明显冒烟才放菜,这时的炒菜温度会在200~300℃之间。这个温度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为有毒物质和致癌嫌疑物质。国内外研究均已确认,油烟是肺癌的风险因素。在有华人生活的地方,无论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还是新加坡,都有研究证实了油烟与烹调者健康损害之间的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经常炒菜的女性体内丙烯醛代谢物、苯和巴豆醛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也有研究显示,烹饪工作者体内的1-羟基芘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大大高于非职业烹调者。1-羟基芘就是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中的一种,而丙二醛是血液中的氧化产物,与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炒菜锅冒火致癌物倍增既然炒菜时产生的油烟害处不小,就应该想办法尽量减少,这需要您做到以下几点:
        1、用新油炒菜,不要用煎炸过或曾经加热过的油脂炒菜。煎炸过的油脂,或者使用过一次已混有杂质的油脂,烟点会明显下降,这就意味着炒菜时油烟更多,对操作者的健康会造成更大伤害。
        2、不要选择爆炒、煎炸、过油、过火的炒菜方式。各种烹调方式所需的油温有区别,爆炒需要将近300度的温度,这个温度必然会让锅中的油大量冒烟。那些锅里着火的操作,更会让油温超过300度,已经达到了产生大量苯并芘致癌物的温度。另外,煎炸、过油等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油脂的重复利用,从而增加油烟的产生。
        3、炒菜时,在油烟还没有明显产生的时候,就把菜放进去,会让烹调油迅速降温,从而避免温度过高。您可以将葱丝放进锅里,看葱周围已经冒泡但颜色不变,就说明油温适合炒菜了。
        4、不要每餐每个菜都是炒、炸、煎,多用炖煮、蒸、烤箱烤、凉拌等烹调方式,不仅能减少油烟产生,而且还能减少一日中油脂的摄入量。同时,这样的一餐在口感上更加丰富,还有助于培养清淡口味的饮食习惯。
        5、买一个非常有效的抽油烟机,*好是那种安装距离烹调火源很近的抽油烟机。*好不要买欧式产品,这类产品不适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有效抽油烟的标准是,距离灶台一米远就闻不到炒菜的味道。
        6、在开火的同时开抽油烟机,等炒菜完成后继续开5分钟再关上。燃气燃烧时本身就会产生多种废气,应该及时抽走。烹调时等到油烟大量产生才开抽油烟机就太晚了。不过,**不要以为有了有效的抽油烟机就可以放心大吃煎炸食品和爆炒食品了,因为除了油烟有害之外,过度受热的食品中也会产生致癌物,蔬菜也将因此失去防癌等保健效用。

            责任编辑:鲍庆义    WWW.1168.TV    2012-6-26 15:58:40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