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12月9日 阅读:1199
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3~7岁的小儿,常发生在小儿入睡后的半小时之内,一般会于睡后2小时之内慢慢停止,且以额头出汗为主。生理性多汗可随小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如果孩子平时身体较虚弱,夜间入睡时又大汗淋漓,如同水浇,甚至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湿衣,且伴有烦躁、哭闹、消瘦等症状,则属于病理性多汗。导致小儿病理性多汗*常见的原因是佝偻病,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如果小儿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等表现,则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这时可给孩子喝些糖水或进食些糕点,多汗症状即可消失。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和。
此外,小儿患贫血、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时也会出现夜间多汗的症状。故小儿发生夜间多汗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责任编辑:张亚威 WWW.1168.TV 2011-12-9 9:34:46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