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宝宝便秘的原因

    添加日期:2011年10月29日 阅读:537

        虽然钙吸收率较低,宝宝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排钙能力,那为什么补钙宝宝仍会出现秘密呢?这是因为,进人体内的钙元素非常容易与肠道的食物残渣如草酸、植酸、磷酸、脂肪等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较硬的物质,使宝宝难以排出,造成便秘。
        ·与草酸蔬菜同食
        有些蔬菜,如菠菜、雪菜、苋菜、空心菜、竹笋、洋葱、菱白、毛豆等,其所含的草酸盐很容易和宝宝体内尚未消化的钙元素结合形成草酸钙,影响宝宝对钙元素的吸收,引起宝宝便秘。
        ·与油脂类食物同食
        给宝宝补充钙剂一定注意不能与油脂类食物同食。因为脂肪进食过多时,消化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容易与钙结合,使钙的吸收减少。尚未吸收的钙进入排泄物,就会引起宝宝便秘。
        ·与纤维类食物同食
        粗粮等膳食纤维摄入过多时,其中的植物纤维成分与钙结合也会降低钙的吸收,造成钙沉淀,引发宝宝便秘。
        ·与牛奶等食物混合
        有的爸妈喜欢把钙片碾碎后混在牛奶或食物里喂宝宝,这种做法极不科学。对于混在食物中的钙片,宝宝*多只能吸收20%,其余的钙经过消化后会排出体外。而且,奶和钙很容易结合形成凝块,不仅钙不易被吸收,奶也不容易被消化,自然很容易造成宝宝便秘。
        破解便秘钙宝宝
        虽然爸妈们都明白补钙对宝宝来说十分重要,但究竟如何才能做到给宝宝补好钙,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觉得有点儿头痛?没关系,下面就告诉你给宝宝补钙的7个秘诀。
        ·不要让钙遇到草酸
        在宝宝补钙期间,食用菠菜等含草酸蔬菜前*好放到热水中烫一下;或者将补钙时间放在进食此类蔬菜2小时前与3~4个小时后。
        ·睡前补钙吸收好
        睡眠期间*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是骨骼对钙吸收力*强的时候。可以在睡前给宝宝服用易吸收的钙制品,让钙能充分吸收。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补充维生素D,*好用晒太阳或服用鱼肝油的方式。阳光是维生素D的**原料,多让宝宝接受阳光照射,比如上午1小时,下午1小时;而鱼肝油的摄入量则以每天400-800国际单位为佳。
        ·精确选择补钙产品
        选择一些钙源好、吸收好、口感好、不刺激肠胃的宝宝专用钙产品。一般可以选择一些名度较高,并且钙元素单一的钙产品,但也注意不要盲目跟着广告走,一定要看清钙元素的含量以及吸收率和溶解度。当然,*好的方法还是由专业医生为宝宝推荐补钙产品。
        ·补钙量要适当
        科学表明,当宝宝每次摄入钙低于或等于50毫克时,吸收率*高。所以每次给宝宝服用钙制品可以量少一点,分成多次服用,这样可以保证一天当中很多时间都有钙的补充。
        ·给宝宝做补钙日记
        爸妈可以给宝宝做一段时间的补钙日记,精确计算宝宝每天钙的摄入量。如果当天结果低于宝宝基本需钙量,就说明宝宝今天补充的钙是不足的,反之亦然。时间久了,你的心里自然就有数了。

            责任编辑:宋娟    WWW.1168.TV    2011-10-29 9:00:29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