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0年5月13日 阅读:944
在蹬车的过程中,朱呈镕结识了不少下层的朋友,其中有两位是卖糖葫芦的。卖糖葫芦的跟她比起来,那就更不易了:他们辛辛苦苦做好了,拿到街头来卖,但是人多的地方灰尘也多,顾客不愿意买;角落里干净,却乏人问津。有时候举了一天,愣是开不了张。朱呈镕当时还心想:老天有眼,自己还没惨到做糖葫芦的地步……事有凑巧。1999年10月21日,朱呈镕到山东省平邑县走亲戚,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老农光着膀子在砍山楂树,砍了一棵又一棵,树上的山楂还挂着果,都熟透了。朱呈镕看着觉得可惜,忍不住上前询问。老农告诉她,平邑前几年大量种植山楂树,到如今,每年都造成山楂过剩。比如今年,卖4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只能卖到2分钱一斤。因为赔钱,他只好把树都砍了改种别的作物。老农一边砍,一边摇头叹息。
朱呈镕想:这山楂可是做糖葫芦的好原料啊,就算自己做不出来,说不定临沂有人要,自己干脆冒点风险,帮帮这位可怜的大爷吧!朱呈镕当下和老农以0.05元1公斤的价格谈妥,并留下地址和电话,付了200元钱的定金,让老农把他种的山楂直接送到临沂去。
第**,4辆大拖拉机给朱呈镕送来了9000公斤山楂——这么多啊!朱呈镕还真没想到,她看着眼前堆成小山一样的山楂犯了愁。这几千元钱从哪里来啊?家里一向都是丈夫当家,她不晓得怎么跟丈夫开口要钱。等到山楂都卸完了,她只好骗丈夫说南方有一个朋友让她帮忙收山楂,要先向丈夫借5000元钱,待朋友来取山楂时再还给他。
钱付了之后,朱呈镕就赶紧在临沂找买家。可是市里**的大糖葫芦厂有自己固定的货源,根本不需要山楂;一些小作坊倒是需要,可是*多也就要几十斤。这可怎么办呢?
朱呈镕的丈夫王仪伟付了山楂钱后,左等右等,可就是不见妻子所说的南方那个收山楂的朋友。直到山楂堆已经开始冒出热气了,还是没见人影。在他的一再追问下,朱呈镕只好说出了实情。
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地在夫妻之间发生了。王仪伟对朱呈镕没有和他商量,就买下了一座小山似的烂山楂,很是生气。朱呈镕更生气,她想:“我不就是想做点善事吗?”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后,朱呈镕赌气说:“这批山楂要是卖不掉,我就把它们做成糖葫芦卖出去!”王仪伟一听更气了,他警告妻子说:“你要是想丢人现眼,去做糖葫芦卖,就自己找个地方去搞……”朱呈镕的脾气也上来了,她一发狠,对丈夫说:“好,我搬出去!”突围!她不断研究出“新式糖葫芦”朱呈镕就这样搬出了家。她在离家不远的另一个巷子里找到一处废弃的民房,暂时住了下来。这间房子是附近工地上留下的,四面透风,顶棚上只有几块石棉瓦。在这样的栖身之所里,朱呈镕开始了“山楂突围战”。
糖葫芦到底怎么做的,朱呈镕几乎一无所知。*初她仿照街头上的糖葫芦,买来了一大批塑料包装袋,买来了几大袋冰糖,可是接下来怎么办,她就不知道了。眼看着山楂堆越来越热乎,她越来越坐不住了。她想,要不,去糖葫芦厂里看看?想到就行动。当天黄昏,朱呈镕朝糖葫芦厂走去,但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到了厂门口,七八条大狼狗竟然一起扑了出来,吓得她落荒而逃,连门都没进。她一赌气,心想,这糖葫芦有什么难做的?不就山楂外面加一层糖糊糊吗?我难道真做不出来?她决定回去自己研制。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11月中旬就下起了雪。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5-13 16:52:53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