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容易忽略的女性早期梅毒

    添加日期:2011年10月7日 阅读:625

        在性病防治中心,我为张女士做了仔细作查,发现除腋下及胸前有暗红色斑块外,张女士的手掌和脚掌还有环形红斑,后脑勺的头发稀稀拉拉,仿佛虫子吃过一般。在张女士的腋窝和腹股沟处,可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我给张女士开了梅毒化验单,不出所料,化验结果为阳性。我不由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唉,又是一个二期梅毒患者。”张女士惊诧地说:“梅毒?梅毒不是解放前的病吗?”
        历**我国梅毒患者人数曾高居各性病之首,称第*性病。解放初期,约有500万市民的上海市,有49万梅毒患者,平均每10位市民中就有1人患梅毒。但是,对于当前梅毒流行的严峻形势,许多人尚不了解。在四、五年前,梅毒的确是一种少见的性病,仅仅数年后,我国梅毒人数猛增,现已成为常见的性病。据全国的统计资料,1994年我国报告梅毒发病人数仅四千五百余例,1999年已增至八万余例,实际新感染梅毒的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在福建和吉林两省,1999年梅毒患病人数已超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尖锐湿疣,成为第二位常见性病。1998年全国梅毒增长幅度为56.7%,为八种性病中上升幅度*大者。1999年全国报告梅毒患者数比1998年增长近五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性病。临床上将梅毒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晚期)梅毒。与梅毒患者发生性关系后2至3周,在生殖器或身体其他部位可出现单个或多个较硬的红色小肿块,不痛也不痒,表面常溃烂,医学上称硬下疳。此时,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常肿大,这就是一期梅毒。患一期梅毒时,病菌还被拘束在局部,尚未全身播散,即病在表,还未人里,是治疗的大好时机。在此期间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治好。若错失了这一治疗时机,数周后硬下疳可自行消失。此时**别庆幸疾病已愈,相反,此时病菌已侵人血液,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皮肤上即出现各种各样的皮疹,常伴有淋巴结肿大,这就是二期梅毒,张女士即为一例。感染梅毒六周后即可进人二期梅毒,约20%左右的二期梅毒患者从此失去了治好的机会。由此可见,及早发现一期梅毒,并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是何等重要!
        遗憾的是,医生**接诊的梅毒患者,往往已是二期梅毒,尤其是女性患者。女性为何较男性难以发现一期梅毒呢?这与女性的生殖器结构及硬下疳生长部位有关。男性患一期梅毒时,硬下疳主要出现在阴茎上。医生检查时,一眼就能看见,病人自己也会察觉。而女性患一期梅毒时,部分患者的硬下疳出现在阴道内和子宫颈上,加之硬下疳不痛不痒,不影响性交,患者自己和医生都较难察觉(此时性交出血,常是提示上述部位有硬下疳的蛛丝马迹)。此外,异常的性交方式,常使女性的嘴唇,口腔,乳房,肛门,直肠,甚至眼睑等部位出现硬下疳。这些非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不容易使人联想到性病,检查时也易被医生忽略,导致漏诊。
        患梅毒未能早期发现,还与人们对梅毒缺乏警惕有关。由于人们对目前梅毒流行的情况了解不够,一般不会怀疑自己的症状与梅毒有关。女迷人毒,若未及时发现,危害不仅是自己,还会传染给丈夫或其他人。一期梅毒传染性很强,硬下疳表面有大量梅毒螺旋体。特别是硬下疳长在阴道内或子宫颈处的妇女,因硬下疳不痛不痒,不影响性交,不易被察觉,是*危险的传染源。妇女怀孕时感染梅毒,梅毒螺旋体可侵犯胎儿,造成流产、死胎和产后早夭,或给儿童遗留胎传梅毒。
        解放前,许多梅毒严重流行地区,曾出现只见娘怀胎,不见儿出世的悲惨局面,个别村落遭灭族之灾。可见胎传梅毒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妇女怀孕后,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感染梅毒,妊娠的前三月内和*后三月内进行两次规范的驱梅治疗,能有效地预防胎传梅毒。
        如何早期识别梅毒?在可疑性接触后的2至3周,若发现外阴、阴道、子宫颈、口腔、乳房等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像耳廓一般硬,表面糜烂的肿块,或出现性交出血,并同时在大腿根等处发现淋巴结肿大,请及时上性病专科医院检查。梅毒一经证实,应立即进行规范驱梅治疗。

            责任编辑:耿永亮    WWW.1168.TV    2011-10-7 11:28:14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梅毒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