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0年5月7日 阅读:980
在我们人体的左上腹部有一个位于胃后方的器官就是胰腺。胰腺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导管的外分泌腺,分泌帮助摄入食物消化的胰液到十二指肠;另一部分是无导管的内分泌腺,在形态上是大大小小的细胞团,分散在外分泌腺泡之间,宛如海洋中的岛屿,所以称为“胰岛”。
胰岛细胞分为五种 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分,是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散布在胰的各处,胰岛产生的激素成胰岛素,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胰岛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其中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约25%,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分泌胰岛素。
D细胞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抑素。另外还有PP细胞及D-1细胞,它们的数量均很少,PP细胞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的两大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它能促进全身各组织,尤其能加速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
肝细胞和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方面将其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或在肝细胞内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
胰岛素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不仅用于合成脂肪酸,而且主要使其转化成α一磷酸甘油,并与脂肪酸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内。
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时糖不能被贮存利用,不仅引起糖尿病,而且还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出现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引起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病变。
胰岛素对于蛋白质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然后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对机体生长过程十分重要。 血糖浓度与胰岛素的关系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基本的因素。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上升。
另外,氨基酸、脂肪酸也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许多胃肠道激素以及胰高血糖素都有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作用。
胰高血糖素作用与胰岛素相反,它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使血糖明显升高。它还能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增多。
血糖浓度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升高时,则分泌减少。氨基酸则升高时也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可以由于使血糖浓度降低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胰岛素可以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支配胰岛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和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完全相反。即迷走神经兴奋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交感经兴奋则促进其分泌。 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联作用。
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引起,也是与胰岛素关系*密切的种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患糖尿病。在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体内的各种病理生理学因素会干扰上述平衡,不同程度地损害胰岛功能。
什么是胰岛功能检查呢?就是应用一定量的营养素如葡萄糖或氨基酸,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吸收引入体内,给胰岛细胞以负荷刺激,观察不同时点的胰岛素、C肽和胰高糖素的释放量。
*常用的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但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模拟生理性的进餐状态,同时激活“肠道一胰岛”调控轴线,而静脉注射就没有这个调控轴的参与,不符合生理状态。
抽取空腹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配以300毫升温开水,然后在服糖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再分别抽取少量血液,测定这五个时点上的胰岛素释放量,*好还要同时测定各时点的C肽和胰高糖素的水平,加在一起才可以算作是一个完整的胰岛功能检查。
通过这个检查可以了解胰岛素分泌的质和量,初步判定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确定升高血糖的胰高糖素的分泌水平等等。
也就是明确糖尿病的基本病情,可以说这是指导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一个根本检查。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才能科学准确判定哪种降糖药物适合该患者,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怎么联合?如何给药?在降糖治疗方面少走弯路,甚至可以一步到位。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5-7 9:50:25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