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处方

    添加日期:2011年9月3日 阅读:776

        糖尿病患者有特定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引发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可延缓疾病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下面谈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处方
        否认
        心理特点: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往往不能很快接受患病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持否认和怀疑的态度,认为“不可能”、“我怎么能得糖尿病呢”,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控制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了一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态度,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心理处方:患病早期阶段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接受患病事实,尽快转变角色,接受治疗,对早期控制疾病的发展十分关键。首先要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态。但这一阶段不可过分强调疾病的严重后果,应适当介绍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希望和进展,否则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甚至自杀念头。
        失望和无助
        心理特点:1型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可能将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青少年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他们得知没有治好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恨“苍天不公”,加上必须终身控制饮食,平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患者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转移向父母,对父母、甚至所有的人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久而久之会出现人格改变。
        心理处方: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等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让患者采取宣泄法使积聚在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出来,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才能达到目的。
        焦虑恐惧
        心理特点: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好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一生,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恋爱、家庭,害怕死亡等。对治疗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过分关心,也可导致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心理处方:这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患者的主诉要进行肯定和接纳,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糖尿病饮食和生活作息时间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教会患者几种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自我暗示等,必要时可适当应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剂,*好晚上服用,缓解焦虑的同时也可改善睡眠,不必长期应用。
        自责自罪
        心理特点:患者患病后可能丧失很多功能和机会,不但不能照顾家庭,履行自己各方面的义务,同时,长年治疗又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这可能是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产生的前期阶段。
        心理处方: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治好,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只有疾病控制稳定,才能减少花费,并可能获得更多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悲观厌世
        心理特点: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产生失望和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或者因长期治疗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因病致贫,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因此不积极配合治疗,放弃治疗,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经常唉声叹气,面带愁容,悲观厌世,出现自杀的想法。
        心理处方:对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提供合理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间,进行必要的自杀危机干预,采取必要的防备措施,严防患者的自杀行为。

            责任编辑:宋娟    WWW.1168.TV    2011-9-3 10:44:01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糖尿病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