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与糖尿病

    添加日期:2011年7月5日 阅读:717

        10多年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多数在50岁左右,但近几年新诊断的患者年龄大多在30至35岁左右,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治疗糖尿病有哪些手段?人们对糖尿病的理解又有哪些误区呢?
        糖尿病有哪些征兆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等,进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疲劳、创伤愈合缓慢、皮肤干痒、脚部感到针刺麻木及视线模糊等也是糖尿病的征兆,但不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我国*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都对此病有记载,当时称为“消渴症”。
        糖尿病患者体内无法正常合成或使用胰岛素。一个人吃掉的大部分食物会被分解为人体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但如果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葡萄糖就会停留在血液中,而不会被吸收进细胞内参与代谢。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会造成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进而引起很多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肾病、失明,极端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已不是“老年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是老年病。殊不知,糖尿病可能早已“潜伏”在年轻人身边,伺机而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刘得华指出,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
        10多年前,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在50岁左右,但近几年新诊断的患者年龄大多在30至35岁左右,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2.33亿人,且正以每年7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患糖尿病。
        据刘得华介绍,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原因有多种。首先是遗传因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家族性患病背景;其次是饮食结构改变,例如从植物性膳食转变为动物性膳食,导致了总热量过剩;还有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多吃少动导致肥胖;另外,社会老龄化也导致了发病率的增高。
        “很多年轻人自恃年轻体壮,经常酗酒应酬、暴饮暴食,经常熬夜,再加上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造成营养过剩,加重胰岛的负担,*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刘得华强调,越是年轻患者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科普教育五大方面。其中,控制饮食和运动是前提,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自我监测和科普教育是辅助手段,五大方面相配合才能完满地达到治疗目的。
        打破糖尿病五大迷思
        据台湾国泰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黄莉棋介绍,亚太地区是糖尿病“红色警戒区”。进入21世纪,全世界糖尿病人数以每10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增加,且增加的地方几乎都在亚太地区。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习惯的改变。
        事实上,糖尿病的威胁,很多都是饮食迷思造成的。
        迷思一:我很瘦,不会得糖尿病。
        台湾台安医院营养师李嘉佩表示,糖尿病常见的起因都是肥胖,但体重没有过重、饮食不均衡的人,也可能罹患糖尿病。例如,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提高。
        迷思二:吃少了,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了,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
        “不要以为吃得很少,血糖就一定降下来。”李嘉佩说。因为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身体就会启动其他升糖荷尔蒙,促进肝醣(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不会降低。
        相对地,暴饮暴食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固定时间吃、吃固定的量”才是*佳守则。
        迷思三:不吃淀粉、甜食,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黄莉棋表示,很多人以为吃淀粉或吃甜食会造成糖尿病,其实食物中隐藏的糖和油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危险。**们建议,没有哪种食物要刻意减免,重点是要“适量”。黄莉棋说,台湾卫生署对淀粉摄取的标准是一日3碗白饭的量,很多人不吃这么多淀粉,却常一口吞下一大块炸排骨。
        如果刻意减省某一类食物,造成饮食不均衡,对身体也有害。李嘉佩提醒,要每餐均衡,如果只吃主食而没有其他食物,消化吸收快,血糖会快速飙升,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很多年轻女孩为减肥,喜欢以肉代饭,却容易造成越减越肥,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迷思四:总量控制,万事大吉。
        李嘉佩提醒,饮食时“定量”很重要,但注意食物“质量”,更能事半功倍。
        例如摄取蛋白质时,从饱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干选起。接着可以选择鱼类、鸡肉,如果吃一般红肉(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猪、牛、羊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则要注意选择油花少的。
        摄取主食时尽量避免精致加工的,改选全麦类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对血糖稳定有帮助的食物。
        迷思五:睡眠习惯与血糖控制没关系。
        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会影响荷尔蒙调节,和血糖偏高、血脂偏高都有关系。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7-5 8:48:46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糖尿病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