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6月27日 阅读:909
谁该来驱散养生迷雾,还百姓一个真真正正的养生?
需求:百姓对健康的重视
在健康理念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养生需求无疑适应了市场需求。现代化的生活导致人们被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所烦扰,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健康养生类图书恰逢其时,成为读者直接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
不可否认,一批内容制作精良的养生书籍和一些愿意为百姓做健康科普的**,确实适时正确地引导了百姓的健康知识需求。但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养生大师”及其身后的策划团队更是不遗余力,以致一大批内容离谱、违背科学精神的“**”理论纷纷出笼,误导了渴望健康的大众,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了不小的伤害。有些发行量达几十万本的养生书,其作者仅仅是“医学爱好者”,连行医资格都不具备,却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是中医世家、养生**。
合作:多部门联动机制
“李一事件”再次给养生市场敲响了警钟。由于养生市场存在准入门槛低、监管缺乏等问题,**认为,对养生市场的监管必须卫生、出版、媒体等多部门联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对图书出版、节目制作中有关中医保健内容严格审核,研究制定中医保健服务有关标准规定,严格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同时研究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内容、范围,区别科普宣传与医疗行为的不同要求。
“卫生部健康教育中心将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对涉及中医养生保健的图书、刊物和电视、广播节目进行监测评估,并且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表示。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图书处副处长洪永刚说,新闻出版总署将采取四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通过评选推荐、资质管理、定期检测、加强审读等办法规范养生书市场,一旦发现“伪养生书”,将采取曝光、停售、召回等措施。此外,还会与医药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养生保健图书的审读标准,对违反科学尝试和危害百姓健康的图书通过媒体曝光。
目前,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成立了出版物检测中心,可以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图书将根据规定,由出版社进行召回。
**认为,对宣讲者资质、所讲所着内容的监管光凭哪一个部门是监管不好的,应建立一个合作机制,利用部门协调才能够把养生市场监管好。
科普:提高百姓健康素养
对于“有照行医,无照养生”的伪**打着中医的旗号,误导公众。作为真正的**,又应该做些什么?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认为,真正的中医工作者有义务扶正祛邪。现在很多中医大家不愿意做科普,为什么呢?因为老觉得讲这些东西太浅了,不如到专业学会上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觉得这些观念应该消除。其实,真正能把科普做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不可能做到把深奥的东西简单地讲出来的。希望中医**都能积极站出来,用科学的声音占领阵地。”
“卫生部去年公布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在全国31个省市近8万名15岁—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中,仅有6.48%的人群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而基本健康素养的内涵也**于会自测血压、会打急救电话120等能力,调查项目中慢性病预防素养*低。”毛群安介绍说。
毛群安指出,健康素养就是个体获得健康的能力,而我国国民亟须提高个人健康素养,这样在面对一些伪大师时才能辨别真伪。这就要政府与专业机构层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构建**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媒体培训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其次,老百姓自身要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选择**的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6-27 9:36:57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