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6月16日 阅读:620
心态一
“草根”,张扬自我参与社会的途径
微博似乎在一夜之间火爆流行。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
三言两语就能发发感慨、晒晒心情的微博,不仅仅是“140”个字符,它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随便说句话、发个照片,就可能成为焦点;原本默默无名的人,一不留神就能成为“微名人”,粉丝成百上千。普通百姓、名人甚至晚期癌症患者,都在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随时记录心情和感受。不少用户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微博,去饭馆要把饭菜拍下来发上去,看到路边奇人怪事也要第*时间加上点评发到网上。有的甚至直播吃饭、睡觉、购物、做菜甚至夫妻吵架。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的有11起,比重约占22%。2010年影响较大的74起与微博相关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五成存在明显的意见**。他们通过微博转发和评论,可以将某一事件迅速推至舆论高潮,也可以设置议题,改变公共舆论议题走向。微博的传播效力日益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谣言的滋生,比如金庸被去世、张国荣被复活等。
解读
以前,百姓大多数时候只是听众或观众。而在网络时代,微博使人人具有平等的话语权,有表达自我的均等机会。无论社会地位高低、职业贵贱,大家都是信息的表达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其背后的含义是,“我是草根一个,也有表达自我的权利;我也需要关注,别人也要听听我的声音”。“我的微博我做主。”在强大的社会结构面前,越是感觉到异化和渺小的人,越是愿意通过微博这种形式表达自我。2010年,“打工皇帝”唐骏、“网络公厕论”创始人周立波、“肖式反射弧”的创立者肖传国等人,都遭受了微博网友的围追堵截。
对比西方文化很能说明问题,西方人一般并不热衷于通过写微博或博客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我,也很少在网络上发表个人意见,西方人上网更多与实用目的有关,如购物、娱乐。马修·罗宾森,这个年仅15岁的“***牛实习生”,在摩根士丹利当实习生时发表研究报告称,绝大多数人都注册了Twitter,但随后他们就会把它丢在一边,而不会去更新,“他们还意识到,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资料,因此这些‘嘀咕’是没有意义的。”这份报告迅速震惊投资界,令那些一直为Twitter叫好的投资家们大跌眼镜。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6-16 9:14:05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