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6月1日 阅读:703
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常见的是由情志精神因素所致,如思虑过度,恼怒烦躁,惊恐胆怯等。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神安则寐,神动则寤,神静情畅则寐,神躁情郁必难寐。学会自我调节,常可收到好的效果。
放松情绪
我国古代医家早已提出,调畅情志是防治失眠的首务。宋代蔡季通云:“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即睡眠之前要保持情绪安定。《延寿药言》指出:“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将一切顾虑抛尽,宜思生平惬意赏心之事,或阅平和安慰静穆恬适之诗文,则心地光亮,神志安宁,入睡必易。”
注意卧姿
明代周履靖说:“睡宜侧卧屈膝,觉宜舒展,夜半不可不睡,睡宜握固,睡易掩心。”即睡觉时侧卧、半握拳,手不放在胸部,睡得舒展自如,才不损心耗气,可消除失眠。清代马齐在《陆地仙经》中提出几种良好的睡眠姿势,是“病龙眠,拳其膝也;家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手足曲而心思定也”,失眠者不妨一试。
自我催眠
气功入静法: 舌抵上颚,微闭目睑,微露余光,静视鼻尖,去除杂念,静守丹田或涌泉穴,慢慢入静,而且以一种安稳、祥和的心境,自然地而不是着急地想象我已睡意浓浓,我已静下来,我将入睡了,我在打鼾了。这样将使你很快入睡,进入梦乡。
呼吸导眠法: 平卧静心,面带微笑,行6次深而慢的呼吸后,转为自然呼吸,每当吸气时,依次意守头顶、前额、眼皮、嘴唇、颈部、两肩、胸背、腰腹、臀和双腿、双膝和小腿、双脚,并于每一呼气时,默念“松”且体会意守部位松散的感觉,待全身放松后,就会自然入睡,必要时可重复2~3次
责任编辑:李静 WWW.1168.TV 2011-6-1 10:52:18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