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6月1日 阅读:1212
中医认为,疫邪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时行之邪。《黄帝内经》指出:“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已经明确了疫邪传染性强、发病症状相似的特征。《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书记载了古代疫病流行时横遭灭门绝族的惨状,说明了疫病的严重危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疫病反复流行,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
在瘟疫猖獗流行时,古代医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客观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诸病源候论》中已经明确:在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者暴风疾雨、雾露不散等情况下,则民多疾疫。就是说:瘟疫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的反常变化有关。《温疫论·原序》中更认识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并指出这种“戾气”是肉眼不能察觉、不能触知、耳不得闻、鼻不得嗅的一种具传染性的病原体。关于瘟疫的传染途径,《温疫论·原病》中明确为“邪从口、鼻而入”。这些认识为预防疫邪传播流行提供了指导。
防避疫邪,*根本的方法在于使正气充盛于体内,则邪气不能相干扰。《黄帝内经》说:“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避其毒气”是强调未病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而强调“正气存内”正是与现代医学提出的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调摄起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减少感染疫病的机会。
预防时行疾病,“避其毒气”十分重要。流行性传染病多从口、鼻两个途径侵袭人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不洁食物,不用病人用过的餐具;饭店搞好餐具消毒,可以防止病从口入。自鼻入者,则需顺应天时,避免吸入带有“疫疠之气”的浊气,在气候反常、大灾大荒、疫病流行时,尤其要注意防范。传染病人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器具、穿过的衣服都要消毒。
责任编辑:李静 WWW.1168.TV 2011-6-1 9:08:12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