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5月28日 阅读:1702
现象一 鲜榨饮料 全是勾兑产品
成都府河、西南食品城等各大食品批发市场,制作果汁、花生浆、核桃浆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都可以买到。细看配料,则令人吃惊。记者在一桶制作橙汁的添加剂外包装上看到,其配料为: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柠檬酸钠、已二稀酸铀钾等,但单单没有一个“橙”字。而在另一种制作花生奶的添加剂外包装上,其配料为:葡萄糖、麦芽糊精、白糖、黄原胶、瓜尔豆胶、抗结剂、着色剂等,唯独没有花生!
据卖添加剂的老板介绍,这些添加剂制作出来口味**像真的,餐馆再象征性地洒点真果肉在里面,就更像了,据这位老板介绍,某些大酒楼、大火锅店、水吧也是在他那里拿的货。
现象二 黑作坊造“鲜榨饮料”流入中高档餐饮场所
据了解,除了用添加剂勾兑外,有些中高档酒楼的“自制饮料”从出身开始就极具欺骗性,事实是大多数消费者以不菲的价格买到的“鲜榨饮料”,其实都是外面一些既不卫生、又不合法的小作坊的产品。他们将豆浆、花生浆、核桃浆等做好后送到各大酒楼,由服务员以酒楼的名义高价推销给客人。
记者在**中发现,这些小作坊往往藏身在一些城郊结合带,其加工场地简陋不堪,污水横流、蝇虫乱飞,有的甚至旁边就是臭气熏天的猪圈。而那些低价招来的小工操作随意性很大,在使用添加剂上更是肆无忌惮,致使不少“自制饮料”存在大肠菌群超标、霉菌及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消费者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为了增加隐蔽性和欺骗性,许多中高档酒楼还将自制饮料业务外包给一些私人老板,酒楼提供场所让其销售,但其性质仍然属于小作坊模式,利润双方按三七或四六分成。而那些在酒楼里穿梭的“榨汁工”、“果汁妹”,其实根本不是酒楼的工作人员,他们只是这条暴利链条上的其中一环。
隐患 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
不仅在食品和饮料中添加诸如苏丹红、甲醇、甲醛等非法添加剂会致癌,不少正常的食品添加剂过量也会致癌!
全国着名分析化学**叶建农认为:现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是普遍现象,一般成人每天吃进的各种添加剂达80多种,而目前绝大多数添加剂的毒理作用都并不清楚。比如,三聚氰氨,之前根本没人做过毒理实验,但添加到食品中却能增加蛋白质含量,于是有人就铤而走险的添加了。即使是已经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如果超量使用,甚至可能引起致癌等严重后果。
在被调查的酒楼、火锅店,媒体记者亲眼看到小工将大量各种添加剂用水搅拌在一起,然后再象征性的洒点果肉,一扎果味“鲜浓”的自制饮料就制成了。这种全靠添加剂制成的鲜榨饮料,其添加剂用量**。
根源——高额利润驱使
用添加剂勾兑鲜榨饮料对健康的危害可想而知,然而却屡禁不止,究其根源,高额利润的驱使是主要原因。据了解,一包(桶)重约5斤的添加剂售价十多元,但却可以制出50斤—60斤各种“鲜榨”饮料。而在成都某中档酒楼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鲜榨饮品价目表:豆浆28元/扎、花生浆48元/扎、核桃浆58元/扎、雪梨汁78元/扎、木瓜汁98元/扎……其间的利润可想而知。每销售一扎这类“鲜榨”饮料,相关的服务员就将得到5元—10元的高额提成。因此,尽管媒体频频曝光,有关执法部门三令五申的禁止,但某些中、高档餐饮经营者为了高利润还是硬着头皮卖力地向消费者推荐他们各种“鲜榨”饮料的真正原因。
责任编辑:李静 WWW.1168.TV 2011-5-28 8:59:55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