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椎病独有妙方

    添加日期:2011年5月16日 阅读:706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纤维环破裂、萎缩和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造成对颈神经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等慢性症候群。此病常引起头痛、头昏、眩晕和颈、肩、臂、手的疼痛和麻木,甚至有的还出现高血压现象。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常因工作或劳动时长期处在一种固定的姿势,使颈椎软组织慢性劳损,久之促成局部骨质增生。此外,还有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其病理过程是:椎间盘本身无直接血液供应,靠软骨板从椎体吸取营养。若软骨板受到损伤,则椎间盘发生营养性障碍,进而软骨板、椎间盘产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隙变窄,韧带退行性病变、钙化,造成关节活动功能受到影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骨刺形成和向后隆起的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周围组织的变性、水肿等原因,使颈神经受到摩擦和压迫而出现症状。此外,椎动脉在上行中形成三个弯曲,在穿行第*、第二颈椎横突孔时形成了一个使椎动脉呈倒置椎体状的弯曲,可因环枢关节的活动,而加大环枢横突孔倒置椎体的底宽,使椎动脉受到压迫,而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现象。若向前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脊髓,或交感神经,即出现昏倒、呕吐、胸闷和血压异常等症状。
        临床表现
        1.中年以上病人主诉常有颈后、上背或肩部酸胀不适。有时颈项发僵、活动不灵。部分病人有颈部外伤史。
        2.上肢一侧或两侧出现障碍方面症状,如无力、不能上举、外展困难、握力下降、严重持物不稳而下掉。
        3.神经根受累,出现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发凉;有针刺样触电感或烧灼样疼痛;颈部过伸、过屈、旋转或咳嗽、打喷嚏时,痛疼加甚;压头时,可有放射痛。
        4.有的患者有眩晕、一侧耳鸣和头昏等症状,眩晕常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出现(因椎动脉受压)。严重时病人可出现肢瘫、截瘫等症状。
        非药物疗法
        颈椎牵引法
        1.立位牵引:将牵引套(即枕颌布带,由双层白布制成)的两绳环分别挂在门框上的两组螺丝上。牵引者站立于门框下小板凳上,自行带好牵引套,双足逐渐离开小板凳,或双下肢屈曲,双足离开地面,人体全部吊起。此时颈部的牵引力为体重的93%,牵引时间为30秒至一分钟,有的可延至5分钟。
        2.坐位牵引:在门框上,接上一个滑轮,将牵引绳一端与牵引套连接,另一端挂上所需要的重量(由数个一斤重的铁块或砂袋组成)。挂重量的一端距离地面约半米,患者坐在方凳上,吊好牵引套,在挂重量的一端逐渐加上铁块或砂袋,直到自己受得住为止(一般重量为5~8千克为宜),牵引时间为15~20分钟。
        推拿疗法
        1.舒筋**。病人坐位,用轻柔的揉、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部治疗。
        2.拉宽椎间隙。医生用一手托住患者颈部,一手托住枕部,用力向上提,并适度向左右转旋。
        3.理筋整复。病人前屈适当的角度,医者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病人颏部,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头部。
        4.活血化瘀。用轻柔的一指禅或按、揉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再用直擦法治疗颈椎两侧,以透热为度。
        颈神经根封闭法
        病人侧卧,头下垫平,使头颅部与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医者用右手拇指从上向下,沿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或乳突向下垂直划一直线,沿此线找椎间孔压痛点。经常规消毒后,针尖垂直刺到椎间隙孔部,回抽无血,即将药物注入,如病人有麻胀感时效果更好。常用药物为1%普鲁卡因4毫克加强的松龙1毫克。
        理疗
        1.离子导入疗法。目前使用的有DZL一Ⅱ型电疗机,是应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物,如普鲁卡因、碘化钾、陈醋、威灵仙,效果较好。
        2.高频电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疗法。
        3.石蜡疗法。利用加热后的石蜡敷贴于患处。
        4.中药烫法。桃仁15克,红花15克,苏木20克,桂枝20克,艾叶6克,威灵仙20克,水煎后将毛巾浸于药液中,拧干后趁热敷于患处,同时用手掌拍打。
        西药治疗
        1.解热镇痛剂:布洛芬0.2克,每天3次;强筋松0.2克,每天3次;消炎痛0.25克,每天3次。
        2.扩张血管药物:地巴唑、血管舒缓素等。
        3.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药物: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中药治疗
        1.痹证型:属风寒者,治以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虚寒者,治以温阳益气**,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2.眩晕型: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亏虚者,治以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痰湿中阻者,治以化痰利湿**,方用温胆汤加味。
        3.痉证型:治以益气养血,舒筋**,方用黄芪地龙汤。

            责任编辑:陈江涛    WWW.1168.TV    2011-5-16 15:02:32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