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 规范好见效

    添加日期:2011年2月14日 阅读:617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6.1%   我国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其中65%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人们对其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保健意识也不强。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血压普遍存在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统计显示,约70%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而在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5%能坚持正确的治疗。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仅达到6.1%。  高血压之所以难以被发现,与其症状比较隐蔽有关。
      血压一步步攀升的时候,不是一朝而蹴,而是有一个过程,其间可能会有头晕头痛的感觉,但常被误以为是感冒发烧。
      而等到发展到高血压的地步,患者可能就像那只处在慢慢升温的凉水中的青蛙一样,对于高血压带来的不适已经能够耐受了。
      高血压就像一个“无声杀手”,大多数高血压没有不适症状,只有少数患者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脑卒中住院才知道自己早就患上高血压了。
      要提醒的是,没症状不等于血压不高,3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做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情况,如发现有升高迹象要及早治疗。
      *好的不如*合适的  高血压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90%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明确的致病原因,此外还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疾病、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都可引发高血压。
      对于后者不能一味降血压,而要先治疗原发病。而对于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要做好终身与之“战斗”的准备。  一般确诊高血压之后,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判断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及判断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体检一般包括肾功能检查如尿常规等,糖代谢检查如测血糖,脂肪代谢检查如测甘油三酯等,电解质检查如血钾、钠、氯、钙等,此外还有心电图、胸片等等。
      通过上述体检,医生对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比较了解,才能够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选用*合适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多数采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办法。
      降低血压的药物共有两三百种,而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没有*好的药物,只有*合适的药物,比如患者肝肾功能不好,医生避开对肝肾副作用大的降压药,对于患者就是合适的选择。
      警惕高血压治疗三误区  许多高血压患者对于治疗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导致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  第*个常见误区是“降压越快越好”。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宜降得过快,一般服药后两到四周内降至正常就可以了。
      第二个误区则是“降得越低越好”。高血压并发不同疾病,降压目标是不一样的,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
      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血压<140/90mmHg,糖尿病、肾病等高危病人为血压<130/80mmHg,脑血管病后,冠心病病人为血压<130/80mmHg,老年高血压病人为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第三个误区是“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很多高血压病发展缓慢,病程常可达20-30年以上。如果自己觉得没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降压药都是有作用时限的,过了有效期患者没继续服药,血压会立刻反弹。而反复吃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加剧,反而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的损害。
      乱服降压药也会脑中风  老张半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便按照身边病友的热心介绍,买了某种降压药在家服用。不料,前几天他突然出现右侧躯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征兆,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而且判断是由血压控制失常所引发。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并非万事大吉,同样需要预防脑中风发生的可能,而且如果大剂量骤然使用降压药或多种降压药同时用,还可能**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几率,只有遵医嘱用药并严密监测血压才能做到降压、预防中风两不误。
      血压突然降低易致脑缺血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因人种不同而有差异。在白种人群中,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冠心病为主,而黄种人则以脑中风为*多。
      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近150万,其中76%由高血压引起。如此之高的发病相关性,主要是因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低我国高血压病患者高达1亿之多,但其中只有50%的人知道自己血压高;接近90%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对自身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因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以缺血性居多(如脑梗塞、脑血栓等),出血性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或者说变形性变差,在长期高压灌注下,血液供应相对充分,如果血压突然降低,血流下降,就容易导致脑缺血;而血流变慢,更可诱发血小板凝集,从而导致脑血栓。
      降压过猛或者服用降压药不规律从而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很容易“中招”。很多患者降压心切,大剂量使用降压药或者多管齐下,同时用几种降压药,会引起血压骤然下降,使供应大脑的血流速度放缓,从而形成缺血性脑中风。
      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降压药、利尿剂,镇静剂等控制高血压和脑血栓的药物,以防意外发生。  反之,如果不对血压进行控制,一味任其飙升,甚至因为情绪激动等造成血压短时间内快速上升的高血压患者,也非常容易引发突然性脑出血。
      平时应尽力消除中风诱因  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不二法门。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治疗高血压切忌盲目用药。而且高血压患者应努力消除中风的有关诱因,如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便秘、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
      其次,患者要控制血压到目标值。患者应实现平缓降压,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重要的一点是高血压患者要树立长期服药,终身治疗的概念,切不可血压一正常,马上就断药。目前对于高血压治疗,依然只能控制,无法治好,所以患者应配合医生,不断努力,在良好控制血压基础上制止脑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2-14 15:54:39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