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饭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添加日期:2011年1月27日 阅读:660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五个方面: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及糖尿病教育。其中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很多糖尿病病人,非常注意饮食控制,自备血糖仪经常监测血糖,结果发现同样重量的大米,吃大米稀饭比吃大米饭,餐后2小时血糖升的更快更高。这造成许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喝稀饭。为什么摄入同一种类同样数量的食物,血糖升高速度和程度却不一样呢?很多患者为此大惑不解。
      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
      这是因为餐后血糖的高低,不仅与摄入热量的多少有关,还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密切相关。
      什么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呢?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指某种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变化的真实反映,主要是针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而言。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的高;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食物的种类、生熟、加工方法等。
      食物种类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不同。
      豆类食品一般比谷薯类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低,因为豆类碳水化合物含量较谷薯类少;谷类食品中,大麦、荞麦、黑米等较小麦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这是为什么提倡糖尿病病人多吃杂粮的原因之一。
      膳食纤维含量越多,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例如全麦面包、黑面包血糖生成指数较白面包低,这也是提倡糖尿病人多吃粗制食品,少吃精加工食品的原因之一。
      物理特征决定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例如食物中的颗粒物质所占比例及食物的冷热等都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有影响。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食物中颗粒物质所占比例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低;有的食物放冷后,血糖生成指数变低,如米饭。
      烹调方法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不同。
      如果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高。而大米稀饭加工时间比米饭时间长,颗粒变小,易于吸收,血糖生成指数高,所以吃稀饭后血糖升高快。
      因此,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不仅要注意总热量摄入,同时要注意摄入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这样才能既保证营养及热量,摄入又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怎样喝稀饭更科学?
      糖尿病病人究竟能喝稀饭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该怎么喝稀饭呢?糖尿病病人不要一顿饭只喝稀粥,不吃别的食物,应该尽量吃混合性食物,干稀搭配,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这样,混合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可以降低,既满足了口感,又较好地控制了血糖。
      但要注意的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主要是针对含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而言,假如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但含油脂类丰富的花生、瓜子等硬壳食物、肉脂类,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低,但由于食入后产生热量过高,同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所以不能仅凭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来决定膳食结构。
      根据血糖生成指数使膳食更合理
      糖尿病病人科学饮食,首先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或中等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糖尿病病人应尽量不吃或少吃单糖和双糖类食品,严格限制纯糖食品、甜点等。其次,要合理搭配食物。选择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时,可以搭配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食用,如粗杂粮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较低,但适口性较差,细粮较为适口,但血糖生成指数值较高,粗细粮搭配,既可以改善口感,又可以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第三,选择科学的加工与烹调方法。粮食在精加工过程中,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同时丢失较多膳食纤维,更利于吸收,血糖生成指数也增高,如糙米饭血糖生成指数值为70,精米饭血糖生成指数值为83.2。另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能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分解,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中国饮食结构来说,可以直接降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
      糖尿病病人通过包括饮食控制在内的合理治疗,可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病病人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愉快生活的。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27 15:14:41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