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1年1月27日 阅读:725
喝水,您会吗?问到这个问题,相信不少读者朋友都会不以为然,水嘛,谁不知道喝?不过在生活中,我们的确看到不少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朋友,对于喝水的讲究不甚了解,甚至因此出现严重后果的也大有人在!
那么,喝水真的那么复杂吗?糖尿病患者朋友喝水究竟有哪些讲究呢?在此,我们特意在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及健康保健**洪昭光教授指导下,将糖尿病患者喝水的是是非非,归纳成一系列的是非题,请读者朋友们试着逐一判断对与错,然后根据后面的参考答案来加以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喝水!
是非1:“因为我有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所以要控制饮水。”
是非2:喝水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酮症酸中毒时应大量补充水份。
是非3: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是非4:严重肾功能障碍,少尿时,没有必要控制饮水。
是非5:冬天要喝开水,夏天*好喝冰水。
是非6:喝蒸馏水或纯净水*有利于健康。
是非7:倒一杯水(约200~250毫升)慢慢啜饮,比一口气喝完要好。
是非8:饭后喝水比饭前喝要好。
是非9:晚上睡觉前应大量喝水,以免夜间口渴。
是非10:在没有感到口渴的情况下,一般不必喝水。
参考答案:
1.错!
糖尿病常有口渴、喝水多、多尿的表现,因此患者朋友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患糖尿病后多尿是因为喝水多引起的,所以应该控制喝水,这是大错特错的。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
2.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之一就是患者严重失水。纠正酮症酸中毒,原则上就应先快速补充足量水分,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3.对。
由于老年人血液粘稠度较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此较容易患脑血栓,多喝水则能改善血液、组织液的循环,并有助于平衡血液的粘稠度和酸碱度。
4.错!
与“多饮水有益于健康”的流行论调相反,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一味多喝水,而应该根据他的尿量多少决定饮水量,一般是前一天尿量再加上500毫升左右,也就可以了。
5.错!
饮用水的温度不要太烫,一般以25℃~30℃为宜。太热了会烫伤糖尿病患者口腔及消化道粘膜,易引起溃疡,甚至导致感染;太冷了则极易引起胃肠不适。
6.错!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饮用水必须符合六个条件,即:不含有害物质、含有适量的矿物质、硬度适中、含氧丰富、水分子团小、pH值为弱碱性。纯净水及蒸馏水基本上不含矿物质,硬度接近于0,含氧量极少,水分子团大(不易通过细胞膜,会导致身体内某些有益的元素向体外流失),pH值6.0左右,为弱酸性。显然纯净水和蒸馏水不符合健康水的条件,营养及安全性并不及矿泉水或白开水。
7.对。
首先,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容易将过多的空气带入胃肠道中,必然会造成胃肠的不适;其次,将水在口腔中含一含再喝,可以使水温变得与人的体温接近,而不会因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另外,喝水过快容易导致胃部快速膨胀而受刺激,使胃细胞分泌过多胃酸甚至消化酶,而使得胃长期处于高酸度以及高消化酶的环境中,进而导致胃粘膜受到伤害。
8.错!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的胃已经在尽职尽责地开始工作了,所吃的食物已经慢慢地形成了易于进一步消化的食物糜,如果在饭后马上喝水,会破坏已经形成的食物糜,加重胃的负担;同时,进入胃的水分也会稀释消化液,造成消化能力下降。如果饭后马上喝水(或汤)养成习惯,患者朋友的胃工作负担势必加重,易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病等后果。当然,在吃饭前喝水(或汤)也不宜过多,以免消化液稀释,少喝一点汤水起到解渴和润滑消化道的作用即可。
9.错!
睡前半小时以内*好不要再大量饮水,因为这样会造成夜间多尿,影响患者睡眠;此外糖尿病合并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夜间更应控制饮水量,以免加重水肿。较可取的做法是在睡前1小时左右饮用温开水或低糖低脂牛奶250毫升,并避免做较剧烈的运动,睡前再尽量排尿,以保障患者安稳充足的睡眠。
10.错!
喝水一般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但应该注意,不要等口渴了才去喝水,因为当人感到“渴”的时候,实际上身体已经很缺水了。一般情况下,患者朋友每天饮水次数*好达到6次以上,饮水总量以2000~2500毫升为宜。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27 14:50:24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