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添加日期:2011年1月12日 阅读:916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1925年意大利**报道了此病,目前该病已散布全世界范围。
      广西医科大学教授龙桂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们曾对广西近40个县共10多万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孩子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高达20%。
      这位对地中海贫血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同时称,近三四年来,她每年通过对全国各地送来的“疑似地中海贫血”血液标本进行化验,发现送来的标本中60%-65%被确诊是地中海贫血,而且无论从收到的标本还是被确诊的人数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比如2002年的3000多个标本,确诊的有1800多人,2003年的4000多个标本,被确诊的达2500人左右。
      调查资料显示,除广西外,广东、海南、云南同样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尤其是香港。其次,福建、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地也较为常见。地中海贫血由于是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的,因此它遗传但不传染。目前,国内外对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治好方法,惟一办法就是输血。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地预防地中海贫血发生,从2000年起,广西将把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列为婚检必查项目,但从2003年10月起,婚检由强行规定变为自愿行为后,广西的婚检率急剧减少。“这等于说,好不容易对地中海贫血设立的一道坎,一下子又失去了。”广西医科大学教授龙桂芳说。
      龙桂芳称,地中海贫血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降低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自觉防治意识。
      预防地中海贫血殃及下一代
      地中海贫血分为α和β两种,每一种在临床上都有重型、中间型和轻型之分。重型地中海贫血多数是死胎或幼年死亡,中间型地中海贫血长期有贫血,肝、脾稍有肿大。轻型地中海贫血,即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没有贫血症状,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
      α地中海贫血主要为基因缺失致病,表现为重度贫血、发育差及体质弱,有些出现全身水肿、腹水。重型的直接是死胎或新生儿出生后很快死亡。β地中海贫血主要为基因突变致病。重型的新生儿表现正常,4个月后开始发病。表现为肝大脾大,骨质疏松、变形,眼距宽,扁鼻梁等特殊面容。极易在5岁左右因铁质沉积导致心力衰竭夭折。
      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轻型地中海贫血,只需抽取少量血液样本化验,过程简单。若证实本身和配偶同属乙型轻型贫血患者,你们的儿女将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完全正常、二分之一的机会成为轻型贫血患者和四分之一的机会成为中型或重型贫血患者。由于甲型地中海贫血的遗传基因病变较为复杂,同属甲型轻型贫血者的配偶需要作详细的遗传基因分析才能预测下一代成为中型或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机会。
      若本身及配偶同属甲或乙型轻型贫血患者,则胎儿必须接受产前检查,以证实胎儿是否重型贫血患者。由于化验结果需时,产前检查必须于怀孕初期进行。
      至于患者有甲型重型贫血的胎儿,由于他们绝大部分出生后不能生存,即使到了怀孕后期,在父母的意愿下,仍可人工终止怀孕。虽然如此,终止怀孕的手术亦应尽量在怀孕早期进行,以免不正常的胎儿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地中海贫血的具体措施
      1.开展人群普查和遗传咨询
      作好婚前指导,以避免地贫基因携带者之间联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因分析法进行产前诊断可在妊娠早期对重型β和α地贫胎儿作出诊断,并及时中止妊娠以避免胎儿水肿综合征的发生和重型β地贫患者出生是目前预防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2.地中海型贫血带因者外表成长与正常人无异。
      3.维他命之补充
      同平常人于医师认为必要时投予因外表不易查觉此病常被给予铁剂补血应注意。
      4.婚前检查
      结婚对象应检验是否为地中海型贫血带因者若是则特别注意产前检查。
      5.产前检查
      若夫妻均为带因者每胎怀孕第12周以后即应抽取胎儿检体检若确定为地中海型贫血重型胎儿即可予人工流产以免将来照顾上的负担.。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12 9:59:45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