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不能叠加、混搭、超剂量

    添加日期:2011年1月11日 阅读:1183

        药品的超剂量使用、叠加重复用药也增加了用药风险,包括中药西药混搭、小儿用成人量等等都是用药安全的巨大隐患。本周,本报请药学**为大家指导如何正确用药。
        医学指导: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冯汉鸽
        叠加吃药:中西药搭配需谨慎
        有些患者生病时喜欢中西药合用,认为多吃几种药病好得快,那么是不是中西药叠加可以加强药效,达到更快治好疾病的目的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有些中西药合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而有些中西药合用不仅会使得药效消失,甚至会发生药物中毒。
        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冯汉鸽说,如今中药和西药联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药厂将中药和西药做成复方制剂,例如中联强效;第二种是医生诊断后,根据病情开出中药和西药,让患者同时服用;*后一种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患者在一天之内中药西药交替使用,例如早晨西药输液,中午喝中药汤剂。“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现如今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如果用得好可以缩短疗程,节约药材,但是用得不好,也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超剂量:成分相同的药不可同时用
        感冒的药物中,西药的复方制剂主要将解热镇痛,抗过敏,止咳平喘联系在一起,例如新康泰克。也有中西结合的例如中联强效。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有效浓度,而同类药叠加可能会增加其毒副作用。“同样的,药的剂量吃少了也不行,那样就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因此服药*好遵医嘱,或者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来。”
        中药成分非常复杂,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和西药发生反应,有的可能会增强药性,有的会使西药药效降低,有的甚至会产生毒性。冯汉鸽解释:“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不仅仅与西药,有的与中药也会发生作用。因此西药和中药*好不要叠加使用。例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就不能和含钙、蛋白质及大分子生物制剂一起使用。使用后会产生沉淀反应,使两种药起不到效果。就像吃药的时候不能喝茶一样,因为茶里面因为含有鞣酸等许多的化学物质,很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或者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要吃两种药的话*好吃完一种药后间隔4—6个小时再服用另一种药。”
        混搭:注射剂莫与药物搭配用
        “中药注射剂如果对症,*好不要和其他药物联用。”冯汉鸽说,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相对稳定性要差些,有时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医生对其要有所了解,有些药物不能联用”。
        冯汉鸽介绍,“医生本身要对药物之间的反应有所了解,看病前要询问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用药后医生和护士都要密切注视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患者购买非处方药特别是联合用药时要慎重选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
        另外,在克林霉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害中,有很多人都是吃了感冒药再去打针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一些感冒药本来就损害肾脏,如此一来就是雪上加霜。
        ◇提醒
        酒后服药,小心良药变“毒药”
        近日,酒后驾车导致车祸的事件频发,让大家开始重视酒精的危害。同样,用药期间饮酒也是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武汉市第五医院药剂科医生王懿睿提醒市民,酒后服药危害大,严重时会造成意识丧失,患者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吃药方法。
        王懿睿说,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对药物代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够抑制许多脂溶性药物的生物转化,产生酶抑制作用。相反,除酶抑制作用外,乙醇尚有药酶诱导作用,可使甲苯磺丁脲、 苯妥英钠等药物代谢加快,血药浓度降低,疗效下降。
        1.与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阿斯匹林或乙醇单用,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乙醇可增强阿斯匹林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还可使服用阿斯匹林后的病人出血时间**,加剧消化道出血症状。
        2.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甲硝唑、替硝唑、氯霉素、灰黄霉素、呋喃唑酮、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等与乙醇合用可使乙醇的代谢中间产物乙醛堆积,诱发产生戒酒硫样反应,引起呕吐、出汗、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肝脏、心肌损害,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
        3.与降糖药的不良反应:乙醇具有内在降糖活性,通过阻碍肝脏糖异生作用,降低血糖,同时应用乙醇和降糖药,可引起轻度潮红到严重低血糖反应,也可产生戒酒硫样反应。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糖尿病患者,因乙醇药酶诱导作用,使甲磺丁脲代谢加快,半衰期显着缩短,减弱降糖作用。
        4.与降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乙醇具有迅速的扩张血管作用,与降压药物胍乙啶合用,则加重其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厥的不良反应,其他药物苄二甲胍、异喹胍、胍环啶可产生类似的相互影响。

            责任编辑:陈江涛    WWW.1168.TV    2011-1-11 9:27:12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