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何时测血糖是*准确的

    添加日期:2010年12月30日 阅读:675

      【典型问题】医生,你好,我患糖尿病多年了,现在正在打胰岛素,很想咨询下每天什么时候测血糖*准?在怎样特殊情况下该测血糖了?
      【我们的解答】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血糖测量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以仅供参考,测量血糖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一:测血糖的时间
      *好是在早晨空腹时、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和睡前。医生一般并不要求你每天都测 8 次。但是,你可以从上面的时间中,每天选不同的时间,一天做 1 ~ 2 次。这样,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得到一份血糖随饮食和时间波动的完整的资料。
      如果你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就需多测几次。你可以选择以下时间检测:
      ※ 在运动之前、之中和之后。
      ※ 当你怀疑自己的血糖水平正在降低时。
      ※ 当你开始使用一种新的降糖药时。
      ※ 在你患其他疾病时。
      关键二:监测的频度多少为宜?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你可以和医生咨询后自己决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你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你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你*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 4 ~ 6 次血糖,了解一天 24 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驾车前监测血糖十分必要。
      关键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如何监测?
      监测餐后 2 小时血糖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在监测餐后血糖时,只有和平常一样吃饭、服药,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日常的血糖控制情况。有人特意在监测血糖那天停止用药是错误的。餐后两小时是从吃第*口饭开始计时,并且精确到分,用同一块表计时,不能从进餐中间或结束后开始计时。
      关键四:在什么特殊情况下该测血糖了?
      1. 出现饥饿感。
      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觉得特别饿,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
      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喝水前*好搞清楚,到底是因为血糖高还是因为体内缺水。
      3.疲劳。
      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疲劳。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一下血糖,采取相应措施。
      4.开车。
      患者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开车都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过低,你可以先吃点糖,15分钟后再检测一下,确认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出来血糖过高,*好请别人开车。
      5.睡得特别死。
      有些患者睡得特别死,血糖高、低都不能把他们弄醒。对这些患者来说,如果血糖近期不稳定,*好上床前测一下,上闹钟半夜起来再测一次。
      6.脾气变大。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易怒、焦虑、颤抖、心慌、出汗、饥饿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出现情绪变糟时,也许该测血糖了。
      7.压力骤增。
      家庭变故、工作压力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压力来源持续存在,需要频测血糖。
      8.忙碌。
      忙碌本身会让血糖升高,另外也容易让人忘记测血糖,甚至忘记吃饭。因此,忙的时候不妨用闹钟或便条来提醒自己测血糖。
      9.锻炼。
      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接下来又能降低血糖。应该咨询医生,看看运动前可以接受的血糖是多少。锻炼时要把应急的甜食和手机、血糖仪带在身边。
      10.感觉任何不适。
      糖尿病人应该对身体的暗示保持敏感,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尽快测血糖。
      作者简介:张炯光 中西医学士+高级营养师 
      毕业于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军医大学) 
      熟练掌握常见病中西医的诊治; 
      熟练掌握营养学知识,熟悉糖尿病、高血压营养咨询。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12-30 11:37:27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