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7年11月10日 阅读:1259
当手机支付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时,诈骗嫌疑人也开始在手机支付上“动起手脚”。
商家手机支付的新型诈骗
案例一、收款二维码被掉包,江苏一商户数百元营业额打水漂
近日靖江市一名商贩杨女士就碰到了这样的烦心事,一下午200余元的收入全被人骗走了。杨女士表示虽然以前听过这样的事情,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到这种事情。
当天下午,该小店非常忙碌,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用手机付款的,杨女士并未检查,到了晚上一看手机才发现,一下午竟然一分钱也没有收到,随后商家报警。
民警到了现场就发现了商家的二维码被掉包了。
事后,店家杨女士特别后悔,她表示之前有看过电视宣传过这样的事件,而朋友也提醒过她小心谨慎,可她却一直忙于生意,并认为这种事不会被自己摊上,所以才放松了警惕,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案例二:通过修改二维码昵称新型诈骗案
2017年4月27日,警方*新通报表示,破获首例通过修改二维码昵称的方式进行微信支付的新型诈骗案,抓获一名作案嫌疑人。
派出所接到一超市报案称:一名男子到超市里的烟酒专柜利用微信支付的方式骗买香烟。
民警随即对这名涉嫌诈骗的顾姓男子展开盘问,很快弄清了顾某的把戏。原来,顾某目前暂住龙华观澜,上午到东莞凤岗碰到以前认识的一个工友“阿科”,因“阿科”也刚辞了工作,于是两人便一起到平湖找工作。
顾某突然想到了购物通过扫一扫商家的二维码支付,支付成功的界面都显示有商家的二维码昵称,如能修改商家的微信二维码,可能是一条“财路”。
于是,顾某和“阿科”两人试着互相更改对方的二维码昵称,试验用1元钱扫码支付觉得可行。
无独有偶,近期警方也接到了店主许先生报警,许先生称他店内来了几名男子购买香烟,都是通过扫码付款,但是钱款迟迟未到账。
明明他们有扫码,展示转账的对象,也是自己,怎么就收不到钱了呢?作案手法**!
第*步:他们前期进入店中,用自己手机扫码获取店主账户信息。
第二步: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昵称和头像修改与商家一致,并将二维码发给同伙。
第三步:趁店家不注意扫描同伙的二维码,将钱转到同伙账户,并出示给店家看。
还有一种:通过图片修改或拼接,得出一张向店家支付成功的图片,然后出示给店家!
常见二维码陷阱
1、收款二维码被掉包
典型的二维码骗局包括骗子诱导用户截屏、调包收钱码、在二维码中藏木马等。
2、二维码覆盖骗局
2016年11月初,广东就爆出新闻,多家商家遭遇了“二维码骗局”:骗子将自己制作的二维码贴在商家的二维码上,若有顾客选择扫码消费,这钱便直接转到骗子的账户。骗子所制造的二维码,尺寸比较小,面积只有商家二维码的1/3大,顾客付款时如果不认真留意是很难发现的。
3、二维码隐私泄露骗局
前段时间,有些不法分子在商场超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设置扫二维码获得小礼物,扫码后获取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遭遇被电信诈骗电话骚扰情况。
提高防诈骗意识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来二维码支付快速发展,新科技运用下,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被老百姓所接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没有统一标准,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风险频发,比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植入钓鱼网站、木马病毒或者篡改支付的情况,侵害消费者利益。
针对此类新型诈骗,民警提醒广大商家:
1)在使用二维码支付交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手机以确认钱款是否到账,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发现问题要及时报警。
2)商家应该把“二维码”保管好,在悬挂时,应当把“二维码”放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尽量塑封保存,或在使用时再拿出来,避免被人偷换。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