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撑起保健品半壁江山 “会销”保健品 全部是套路

    添加日期:2017年3月28日 阅读:2599

    床上用品、鸡蛋、牙刷,全部送送送!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多数老人被洗脑,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

    骗子究竟用了怎样的“花招”?老年人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些伸向他们的黑手,又该怎样防范?

    观察:老年人撑起保健品半壁江山

    中国保健协会*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

    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保健品骗局如何让老人一步步掏空钱包?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会销”保健品。

    “会销”保健品 全部是套路

    用开会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方法,被称作“会销”,他们多以公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为噱头,在街头发放传单,邀请老年人参加。会议的前几天,年轻的业务员围着老人不停嘘寒问暖,几乎绝口不提与推销有关的内容。

    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财务状况后,选取可能花钱的老人,邀与主办方请来的“医疗**”,进行一对一问诊。卖给老人高价保健品……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时下的许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标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对健康本就十分在意,“专为中老年设计”的定位,紧紧锁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运营,谋求盈利。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腰腿疼、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常见病症,保健品企业着眼小切口、大推广、强营销,往往吹得天花乱坠,让老人不知不觉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亲情拉拢 吹嘘“疗效” 全是骗售

    骗子们针对老年人一般是先打亲情牌,优惠牌,然后针对推销的产品大打疗效牌。当然他们所说的“疗效”,要打一个大大的引号。在精心设计的骗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宣称可以降血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甘舒堂乐粉售价898元,但实际上并不具备降血糖等治疗功效,它的出厂价,只有150元。而所谓的医疗**也是编造、虚构的,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不少保健品企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场景非常熟悉,“进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渠道手段。与此同时,营销人员进入社区,往往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嘴甜温柔,让孤独的老人倍感亲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这些营销人员比自己的儿女都孝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向大爷大妈推销产品就变得很容易了。

    “买保健品送旅游” 老人花光积蓄

    本月11号,有人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发现一位老人,已经身亡。在遗书中老人透露,之所以会选择跳海自杀,跟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有关。逝者的妻子卢大妈说,老伴儿很喜欢旅游,这家公司声称“买保健品送旅游”,才让老伴儿一步步落入陷阱。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保健品诈骗已成公害,致无数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逊于电信诈骗……该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打击保健品诈骗,通过联合执法、社会参与、家庭干预,围猎保健品诈骗,还老年人清静。

    骗局蔓延 农村成重灾区

    类似陷阱更是在向着农村地区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养生保健”已经渗透到边远农村,打着“国家扶持”“实惠下乡”的名义,开始对农村老人进行新一轮洗劫。

    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不法分子在城里面难以施展自己的欺骗的伎俩的时候,逐渐把已被识破的骗局转移到农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农村与城市不同,老年人上当受骗,媒体的报道普遍比较滞后。等到一个村一个村去识别以后,传播开来,可能半年就过去,那些人大量骗钱骗到手,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个时候再追究的时候,执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损失特别的严重。

    ****:所谓的保健品真的能治病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个,包括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产品在宣传中只能宣传在审批时通过的功能,超范围的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

    维权:保健品市场乱象 如何整治?

    很多老年人即使发现被骗,也面临举证难、维权难的尴尬。目前保健品推销的手段多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会销”现场没有任何产品的“身影”,都是现场下单付款,之后送货上门,没有交易凭据,以关爱老人的方式进行掩盖,难以做到“人赃并获”,即便消费者事后幡然大悟也很难让不法分子“现形”。此外,商家不遗余力地夸张虚假、具有明显欺诈倾向进行宣传,老年人却趋之若鹜,两种情况并行,常常令保健品行业维权监管陷入“黑洞”。

    △ 1月16日,山东滨州一位老人在保健品销售店门前维权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多管齐下,严格执法。首先,对于保健品滥用**化语言命名、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顶格处罚,倒逼保健品命名和广告规范化、法制化。其次,对于不法商家的非法营销手段,则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食药监管、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加巡查频次和密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第三,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让生产者倾家荡产,更要追究生产者的刑事责任。只有多措并举,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才可能做到标本兼治。

    反思:用关爱戳穿“保健品大忽悠”的画皮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仔细观察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经过,我们会发现很多共性特点。例如,老年人孤独,有人推心置腹地陪着说话,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时下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清楚。正因与此,老年人真假难辨,就很容易偏听偏信。

    △陕西咸阳:八旬老人花10余万买保健品堆满卧室 图自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两亿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然而,满足老年人养生需求的正规产品依然不多,究竟哪些渠道合理合法,老年人也并不清楚。巨大的需求,辽阔的真空,让骗子找到了土壤,也让老年人毫无防备地暴露在骗子的面前。从心入手,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于“攻心”。在这场争夺战中,只有我们温暖了老人的心,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关爱,打击骗子的战斗就离胜利不远了。

    老年人成为保健品公司的“猎物”已是社会问题,问题既出在老人,又不全在老人。只有子女、家庭、社区、组织、政府各尽其责,才能真正把老人从保健品公司的营销陷阱中“拯救”回来。


    责任编辑:赵帅超 WWW.1168.TV 2017-3-28 14:29:45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本文标签: “会销”保健品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