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3年4月10日 阅读:962
拉肚子怎么办?拉肚子各有不同,有的是泻下如水,有的只是大便清稀,有的是慢性泄泻,有的是五更泄泻等。根据不同的症状中医把拉肚子分为五型,即:湿热泄泻、风寒泄泻、伤食泄泻、脾虚泄泻和脾肾阳虚泄泻,下面分别简要地阐述一下。
一、湿热泄泻临床表现:腹痛时作、食欲不振、大便如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臭秽、时有少许黏液;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发热心烦、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为:清肠解热、化湿止泻。处方如下: 葛根30g、黄芩20g、黄连10g、白头翁12g、薏米20g、白芍20g、甘草6g。
二、风寒泄泻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大便清稀、臭气不甚、夹有泡沫;并且伴有鼻流清涕、肠鸣腹痛、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化湿和中。处方如下:藿香12g、大腹皮15g、紫苏8g、白芷10g、茯苓20g、白术20g、半夏15g、厚朴10g、桔梗15g、生姜10g、陈皮10g、大枣7枚、甘草6g。
三、伤食泄泻临床表现:脘腹胀痛、大便稀溏、便前腹痛、泻后痛减、气味酸臭、嗳气酸馊、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洪大。治疗原则为:运脾和胃、消食化滞。处方如下:山楂20g、神曲20g、半夏20g、茯苓20g、陈皮10g、连翘10g、莱菔子15g。
四、脾虚泄泻临床表现:大便经常稀溏、色淡不臭、食后欲泻、时轻时重;并且伴有神疲倦怠、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处方如下: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白术20g、山药20g、白扁豆20g、芡实15g、五味子12g。
五、脾肾阳虚泄泻临床表现:每于天亮前、起床前泄泻,着急不堪;伴有大便清稀、完谷不化、精神萎靡、偶有脱肛、面白虚浮、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原则为: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处方为四神丸加减即可治好。
经常拉肚子怎么办?
1.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少渣食物可以减少肠蠕动,使腹泻得以缓解,可进食鸡蛋、细挂面、烂米粥等。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尽量少吃。
2.慢性结肠炎的病程长,经常反反复作,为改善营养状况和肠道环境,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还应在供给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C、维生素B乃铁丰富的食物,以补充体力、滋养身体。
3.多吃此有止泻作用的食物减轻腹泻,如:马齿苋、薏苡仁、扁豆、山药、山楂、乌梅、苹果、荔枝、莲子、糯米、粳米、茨实、藕、火腿、乌鸡、胡椒等4.适当控制脂肪。在膳食中不要用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要少用油,采用蒸、氽、烩、焖等方法。忌食猪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等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泻。
5.忌吃产气食物。此病由于反反复作,在结肠粘膜中溃疡、疤痕纤维交替产生,因而结肠内壁的弹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制品、炒蚕豆、白薯等胀气食物,则可能会导致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或溃疡穿孔等并发症。
6.忌生冷瓜果。此病患者多为脾胃素虚、肾阳衰弱,如果多吃生冷食物、寒性瓜果,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梨、西瓜、橘、柑、香蕉、西红柿、蚌肉、海参、百合汤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停,同时这些食品本身性质滑利,会加重腹泻腹痛。
7.忌食牛奶及海鲜。腹泻患者食用牛奶、炼乳、虾、海鱼等后易发生结肠过敏,导致腹泻加重。另外蜂蜜及其制品有润肠通便作用,所以也不能食用。
二、肠炎患者的饮食原则1.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
2.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
3.慢性肠炎如有脱水低钠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淡盐水,食用菜叶汤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的丢失。
4.排气、腹泻过强时,应少食糖及易产生发酵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
5.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6.慢性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7.慢性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经常拉肚子怎么办?
1)吃蜂蜜,**蜂蜜兑温开水喝,早上或者晚上都可以,数量自己掌握;2)少吃辛辣的,饭吃柔软的,一日三餐有规律的生活;3)加强身体锻炼,多运动。责任编辑:王鹏杰 WWW.1168.TV 2013-4-10 17:04:49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