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3年4月8日 阅读:1047
认识维生素K缺乏症维生素K是一类有萘醌基团的衍生物,维生素K有四种:K1、K2、K3、K4。维生素K1、维生素K2为脂溶性,需胆盐参与吸收;维生素K3、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吸收无需胆盐。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这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维生素K,成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当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因子,不能羧化,不具有凝血活性,这就是维生素K缺乏、产生出血的原因。
颅内出血是维生素K缺乏症的*严重的临床表现,其特点为:①发病前多为完全健康的母乳喂养儿;②年龄绝大多数为≤2月;③男婴多于女婴;④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拒奶,尖叫,呕吐,嗜睡或昏迷,前囟饱满或隆起,颅缝开裂,肢体抽搐或痉挛,双眼上吊或凝视,母乳儿突然出现无诱因的以上这些症状,应首先考虑本病。
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① 母体内维生素K难以通过胎盘,脐带血维生素K含量仅为母血的三十分之一左右,导致新生儿脐血中基础维生素K浓度低。
②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合成维生素K少,肠道对维生素吸收率低,约为26%左右,而成人为40%~60%。再加上滥用抗生素、胃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使其发病率更高。
③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约为15μg/L,仅为牛乳中含量的1/4,为配方乳的1/20。
单纯母乳喂养儿VKDB发病率1/200~1/400,未给维生素K预防的纯母乳喂养儿发病率比用维生素K预防或牛奶喂养者高15~20倍。母乳中含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对减少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是有利的,但它能抑制新生儿肠道内正常细菌产生维生素K。
④ 母亲妊娠期服药(如抗癫痫,抗结核,抗凝血药物)、先兆子痫、应用抗生素、婴儿腹泻、黄疸、肺炎、早产等疾病都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
方法为:
1、新生儿出生后要早喂奶。早喂奶可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形成,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2、孕妇自妊娠37周起,每日口服维生素K1片剂5~10㎎,连服至分娩后3周。对于那些高危孕妇更应在妊娠末期开始口服维生素K。孕妇在整个孕期、哺乳期都应注意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
3.小剂量多次口服产生较低的维生素K峰值对健康足月新生儿预防此病更适合;单纯母乳喂养儿应多次服用,对患肝病、长期腹泻等疾病的新生儿,根据情况重复用药。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每天口服15~50μg的维生素K1,连续服用120天或者生后第*天开始服用维生素K1片2.5㎎,而后每10天服用一次,共10次。
责任编辑:王鹏杰 WWW.1168.TV 2013-4-8 11:43:18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