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跟维生素c一起吃宜致命!

    添加日期:2013年1月19日 阅读:733

      饭店的鲜榨果汁也许并不新鲜健康,早点摊上香喷喷的小包子吃前要多考量,粉红诱人的熟食要少吃……经过**的答疑解惑后,我们学会了许多健康知识,但也有不少伪装成“健康新知”的饮食谣言,在传递着错误信息。
      在新的一年,我们开辟“舌尖上的谣言大盘点”栏目,对生活中出现的“饮食谣言”进行辟谣,以期科普正确的健康知识。
      2012年,“维生素C和虾一起吃等于吃砒霜”的说法被传得沸沸扬扬,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主妇的追捧,但**指出,这种“食物相克”之说完全不靠谱。
      谣言一起死于无知的“它杀”?
      2011年7月,台湾的一名女生突然七孔流血暴毙,经初步诊断,被认定为是砒霜中毒死亡。
      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请来协助破案。他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的提取物后,指出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而这名女生每天都会吃维他命C,暴毙前的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他认为问题就在这里。
      该教授表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的食物中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这种物质被摄取后,对人体**害作用,但是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就会因为化学作用,使原来**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从而导致人急性中毒,甚至致命。
      ****过百公斤才达致死量下限那么,西方人喜欢在烹虾时浇柠檬汁,我国自古也有龙井虾仁、番茄大虾等菜品,如果该说法属实,柠檬、茶叶、番茄中的维生素C与虾发生反应,为什么没听说有人食用以上菜品中毒呢?
      对于这个说法,不少**表示,砒霜确实是三价砷,维生素C也确实是还原剂,把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听起来也很合理,但是却存在很多漏洞。对于许多不熟悉化学的人来说,这样的错误观点“杀伤力”很大。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左政表示,虾里面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不到4%。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05,虾蟹类的无机砷上限是0.5毫克/千克鲜重,也就是说每千克鲜虾中,无机砷含量不能超过0.5毫克。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毫克,按下限100毫克砒霜来算,其中含有砷元素75毫克,假设受害者吃的全都是污染较重的,达到无机砷含量上限的虾,她也需要吃下整整150千克的虾,才足以‘保证’被砒霜毒死。”左政表示,这样的量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左政指出,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包括大米和面粉在内的谷物产品提供了主要的无机砷,如果维生素C能轻而易举地还原五氧化二砷,从而让人中毒,那么该考虑的就不止是“吃虾不吃虾”的问题,而是“吃不吃饭”的问题了。
      “我从没听说过与鱼虾有关的砷中毒病例。虾里的无机砷很低,就算都被还原成砒霜,那么小的量连中毒反应都不会出现,更别说是‘暴毙而亡’了。”
      健康吃虾五步走第*步:选购选虾时要仔细观察,虾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鲜的表现,一般以个体完整、甲壳不脱、尾节伸屈性强、体表洁净有干燥感的为佳。另外,要谨慎购买来历不明的冻品小龙虾或已处理好的虾尾,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不太新鲜。
      小建议:虾不是越大越好 小河虾才*营养第二步:清洗回家后,将虾放入清水中浸泡1~2个小时后,取出逐一刷洗干净。
      第三步:整理剪去大半个头壳,并顺势用剪刀在裸露出来的头连背部的地方挑去黑色胃囊。用手拉住虾尾部的尾甲,抽出肠线;在背上竖剪一刀,以便入味。
      第四步:烹饪因为虾体内含有细菌,务必经高温烹至熟透。夏季天气炎热易上火,*好选用清蒸方式烹饪。
      第五步:吃虾吃虾时*好加姜加醋,可解腥增鲜,发热散寒,帮助消化,更有杀菌作用。虾做熟后不宜存放,*好一次吃完。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3-1-19 15:19:45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