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吸氧三“诀窍”

    添加日期:2012年12月31日 阅读:728

      缺氧,让我们的身体越发疲累都市的工作,让办公室一族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从早到晚,异常紧张,大脑一刻不停的思考、记忆,成倍地消耗着氧气。封闭的高楼大厦里,大脑无法适时地补充氧气,使得我们总感觉缺氧。*明显的表现就是身体异常疲劳,头痛,人总是烦躁不安。身体抵抗力也大幅下降,一点伤风感冒就能让人大病一场。我们急需补充纯净、新鲜的氧气,来驱走疲劳,让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去面对一天的忙碌,并在晚上能很快入睡,享受深睡眠的美好。
      老人更是缺氧的“主力大军”。生理老化会造成老年人对于氧气的摄入量慢慢降低,身体传送氧气的功能也慢慢降低,整个身体组织处于一种慢性缺氧的状态,这会让老年人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心、脑、肝、肾等各种器官疾病开始出现。老年人也需要补充纯净、新鲜的氧气,因为这能让老年人提高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恢复健康活力。
      正确认识氧保健,科学吸氧三“诀窍”
      多想呼吸一口如森林般纯净的氧气啊,这恐怕是都市缺氧一族的共同呼声。氧保健正以安全、针对性强、效果快的特点深受上班一族和老年人的青睐。在改善缺氧状态方面,氧保健的作用是药疗无法替代的。要充分发挥氧保健作用,必须掌握三方面诀窍:
      一是正确认识氧保健的安全性自从60年代末在欧洲兴起,历经半个世纪发展,氧保健的安全性不容置疑。只要吸入正确的氧流量、氧浓度,控制好吸氧时间,不会出现氧中毒现象。吸氧,也不会像药物那样形成依赖,因为氧不是药物,它是人体需要长期从空气中摄取的气体。
      二是掌握氧保健的正确方法首先,应科学选择氧保健的时间。办公室缺氧族,每周1-2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15分钟左右;老年人不要在饭后马上吸氧,每天保持1~2次吸氧,每次30分钟左右。吸氧一段时间后,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了解改善情况。有失眠的老人也可在临睡前进行吸氧。其次,适当的氧流量也很重要。以保健为目的的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2.5升/分钟。第三点诀窍就是选择一台好的家用制氧机。
      好的制氧机,能帮我们科学地氧保健在欧美国家,小型家用制氧机多年前已经成为了非常畅销的保健产品。在中国,目前约有15%的家庭拥有制氧机。一台好的制氧机,能帮助我们科学地开展氧保健:
      第*,吸入高纯度的氧气对健康更有益。目前国内*先进的莫过于分子筛制氧机,它应用先进的变压吸附技术,有效获得符合医用标准的高纯度氧气。**推荐欧姆龙的两款家用制氧机。它们就是采用先进的进口分子筛,可以保证长时间生成90%以上的高纯度氧气。一旦氧浓度低于国际标准82%时,机器会自动报警。
      第二,**不能忽视长期吸氧的安全性。欧姆龙制氧机有三道安全屏障,可以放心使用:断电马上报警、氧气浓度过高马上报警、压力过高过低马上报警并自动停机。
      第三,*好吸入加热的氧气。干、冷的氧气会带来不舒适感,更会影响氧疗效果。而欧姆龙HA-1010型制氧机配备了具有加热功能的温热氧气耳麦,可将5~15度的氧气加热到鼻子*舒服的20~35度,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12-31 16:00:00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5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14-0016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