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0年7月6日 阅读:865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规模*大的国际合作论坛日前在苏州落幕,但对于与会的中外医药巨头来说“合作”却刚刚拉开序幕。论坛一结束,制药巨头们就开始探讨他们的“愿望清单”。
“速战”是*好办法
拜耳先灵医药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制药公司,也是公认的在中国本土化*成功的企业之一,在中国糖尿病、心血管病用药等领域占据重要份额。如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面对庞大的市场,拜耳先灵也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步伐。
拜耳先灵医药全球药物探索中国创新中心总监马欣博士并不讳言她此次参加论坛的目的就是来寻找合作伙伴的。
今年年初,拜耳先灵中国区从原先的亚太区中独立出来,升级为直接向总部汇报的一个区,在此之前,只有成熟市场如欧洲和美国才是直接向总部汇报。这充分表明了拜耳先灵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说明了拜耳先灵接下来将以更快的速度布局中国市场。而马欣博士此次苏州之行,也是拜耳先灵新策略的一个缩影。
马欣表示,中国医药消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速度**,不仅本土竞争对手的实力不断壮大,而且国际医药巨头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整个行业在拼产品、渠道和灵活性。马欣表示,拜耳先灵的对策之一便是根据中国医药市场实际,开发适应力更强的新产品,而寻求合作便是途径之一。
“联姻”是大势所趋
英国医药巨头阿斯利康战略合作总监王立群博士说,在国内他参加过很多论坛或者会议,但很少能像这次这样碰到那么多熟面孔,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大公司的高层都来了,从侧面反映了“这次论坛非同一般”。
作为一名**的业内从业者,王立群深谙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而通过公司或者机构之间的研发及技术合作获得新型药物,已经成为现今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这一点,王立群博士表示,这种趋势在全球医药市场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不断加深,在中国也同样如此。
近20年来,几乎所有新上市的药物都是通过各类“合作”诞生的,所有的大型制药公司也都设立了技术及合作部门。目前,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药研究发展的中心,吸引着世界众多医药和生物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正在寻找合作机会,以便整合我国扎实的理论研究、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低成本运营体系等资源。因此,合作已成为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9年生物医药合作交易的数量上升了41%,其中增长*迅速的部分是合作开发交易。促成其快速增长的因素包括中国自主研发的2000多个新化合物,其中近200个已经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西化”但不可忘本
“中国的医药企业提升自身新药研发水平不能照搬国外的策略,中药始终是中国医药的灵魂,不可以丢掉。”当与会者热议如何提升新药研发水平的时候,来自荷兰知名医药咨询公司Kinesis的创始人、总裁胡轲提出的观点令人深思。
Kinesis 是荷兰知名的医药咨询公司。从1997年开始,就和欧洲各大药业公司及生物技术公司的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研发部门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药品研发咨询和试验实施服务,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药品研发过程。现在,Kinesis的市场从欧洲拓展到了中国。
对于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胡轲非常看好,他认为,目前中国已经从生产仿制药发展到了新药研发阶段,一大批具备新药研发能力的新兴生物医药企业涌现出来,并且政府非常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这对推动中国市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对于目前企业大量开发西药新药的做法,胡轲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他说,中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能简单复制国外的方向和策略,不可把中药丢掉,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才能让中国在世界医药界中独具特色,拥有自己的优势。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7-6 18:43:35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