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2年10月11日 阅读:506
1、不能吃未熟透的螃蟹
螃蟹通常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因而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拗和副溶血性弧菌,如果不经过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会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螃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2、不能吃死螃蟹
蟹体内含有丰富的组氨酸,螃蟹死后,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去。在弱酸的条件下,细菌会分解蟹体内的氨基酸,产生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越多。人吃了死蟹后,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类组胺会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危害我们的身体。
3、不能吃存放过久的熟蟹
存放的熟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不要放存。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再吃的时候必须回锅再煮熟透。
4、不能和梨、柿子、花生一起吃
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而梨和柿子也是寒性的水果,这两者相遇,就会导致人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的情况。由于这两种都是寒性的,经常吃,会伤害到肠胃健康;花生性平,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脂肪。螃蟹本身就是生冷的食物,与花生碰到一起,就会导致腹泻。对于一些本身就脾胃很虚的人来说,更是要禁止的。
5、不能与茶水、冷饮同食
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在吃螃蟹的时候,一定不能吃冷饮。如果两者一起吃,就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会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无论是哪种冷饮,都不要与螃蟹一起吃!
6、不能食用的一些人群
a.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若是吃了螃蟹,会使病情加剧。
b.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病人,*好不吃螃蟹,以免使病情加重
c. 体质过敏的人,若是吃了螃蟹后,就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起风疹块。
d.孕妇不能吃蟹。蟹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性质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尤其是蟹爪,食用后对早期妊娠会造成出血、流产之弊。
7、不能频繁吃螃蟹
俗话说“螃蟹上席百味淡”.品尝美味的同时,**别忽视了健康。螃蟹的蟹黄胆固醇含量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因此,吃蟹每次不要超过2只,一周*多吃2至3次。
买蟹“六看”小技巧
一看蟹壳:壳背呈墨**的,一般都体厚坚实,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
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则膏体不足;
三看蟹足:蟹足上刚毛丛生的较好,还可将倒数第二足拎起来,观察其是否充盈;
四看雌雄:九月(农历)吃公、十月吃母,挑选时主要看肚脐,肚脐圆的属雌,肚脐尖的属雄;
五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肚皮朝上,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翻回的,健康鲜活;
六看腹部:腹部干净的蟹,表明水质好,污染小。
吃蟹需“四除”
一是胃,即位于蟹体的前半部,内有大量污泥和病菌;
二是肠,即由蟹胃到蟹脐的黑线;
三是心,即紧连蟹胃位于蟹黄中间,味涩,也应除去。有条件的话,除掉后*好用盐水泡一下;
四是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这些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甚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和螃蟹*配的饮料
1.白葡萄酒:在葡萄酒领域,海鲜的绝配常常是白葡萄酒,因为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有更强大的杀菌作用。西方人很早就发现,如果吃海鲜时喝白葡萄酒,便不易发生食物中毒,久而久之形成了吃海鲜配白葡萄酒的习惯。这个道理用在大闸蟹身上自然也行得通。白葡萄酒清爽的口味,也比较适合以鲜味为主的大闸蟹。
2.黄酒:自古以来便认为黄酒和螃蟹同吃是绝妙的搭配。蟹虽然鲜美,但是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而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因此历来被认为是食蟹时去除寒气的*佳选择。而且蟹肉的鲜甜和黄酒的甘醇在口感上也极其和谐,几近完美。
责任编辑:刘益宏 WWW.1168.TV 2012-10-11 17:14:22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