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2年7月21日 阅读:614
按照中医的理论分析,流涎病症的出现常见于两种症状:
(1)阳明积热者:其原因表现为因过量乳食,胃内积热,浊热上犯,廉泉不固,唾液外流。
(2)脾胃虚寒者:其病变原因是因体质虚弱而又过多吃生冷食物,脾阳耗伤,中州虚冷,牌失约制,涎液外溢。
流涎的诊断分型
(1)流涎的诊断标准
其表现症状为口腔不断有口水外淌,进食时会更多。流涎日久,可使口周及舌尖发炎、溃疡、疼痛等。
(2)流涎的辨证分型
①阳明积热型:其表现症状是口中流涎,口臭唇红,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②脾胃虚寒型:其表现症状是口水清冷、色自不稠、长流不断;衰弱无神,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脉虚。
(3)流涎的治疗原则
对流涎的治疗原则主要在于止涎求本,要依据病症适当调理脾胃而达到止涎之目的。阳明积热者,应以清热消积、和胃止涎为主。脾胃虚寒者,应以健脾温中、和胃止涎为宜。
(4)流涎的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①将患儿置于坐位,头偏于-侧。沿胸锁乳突肌进行多指拿揉法,反复按摩。
②揉翳风穴,沿发际边缘进行多指揉、按或擦法。反复按摩。
③点风府穴,沿枕后边缘进行滚法和拇指压迫法。
④点哑门穴,揉天柱穴。
⑤点揉公孙穴、足三里穴、大陵穴与内劳宫穴。
以上按摩方法皆在一侧。如果病症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变所造成的一侧流涎,则按摩于患侧即可。如果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流涎,则双侧交替按摩。
随病症型增减手法
①阳明积热型:对此类型病症应沿上腹部逆时针旋转按揉。重点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
②脾胃虚寒型:此病症的治疗方法是将手掌搓热,沿上腹部作顺时针团
摩,由浅至深,揉至腹中有热感或皮肤微微潮红为宜。点揉关元、气海,叠神阙。
爱心提示
(1)要忌食辛辣食物。
(2)要忌食生冷食物。
责任编辑:刘益宏 WWW.1168.TV 2012-7-21 12:03:31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