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2年7月6日 阅读:566
环境好,心情和身体不一定好。环境毕竟只是影响心情、身体的一个要素。山清水秀的地方,如果经济落后,老百姓兜里没钱,缺吃少穿,身体也可能营养不良,心情很难好起来。反过来,环境不好,心情好不到哪里去,身体也会受影响。很难想象,如果衣食无忧、居有屋、出有车,却置身脏、乱、差的环境之中,能有什么好心情、好身体?
可以说,好环境培养好心情。
好环境的内涵很丰富,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是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当然,在一些人看来,水质不好、空气污浊、粮食蔬菜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没什么大不了,也能够填饱肚子,支撑一时的生存。前些年出现“宁可呛死,也不能饿死”的歪理,就是这种认识的产物。现在,公开场合已很少听到这一论调,但是,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这些生活日用品,在一些地方依然是人们难以享用的奢侈品。
空气本来是清洁的,江河湖泊的水本来是甘甜的,土地种出的庄稼本来是可以放心吃的。这些东西本来是人类生存的呵护者,现在人们反而要去保护它们,而保护的目的,居然是要把奢侈品重新变成日用品,好环境成了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这是人类过度放纵自己行为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状况,人们除了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别无选择。
然而,正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国人,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环太湖地区经济发达,令人羡慕,2007年的蓝藻事件则让当地人痛定思痛: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GDP再多有什么意义?这一事件也让更多的人反思:倘若开着宝马车,只能喝污水,那岂不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
这让人想起印第安人的一首歌谣:“只有当*后一棵树被刨,*后一条河中毒,*后一条鱼被捕,你们才发觉,钱不能吃。”
环境保护决定生存条件,经济发展决定生活水平,现实中哪个都不能偏废。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无异于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必然是竭泽而渔。只有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才能得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好环境。
好环境人人爱,好心情人人想,好身体人人要。新的一年发短信、寄贺卡,加一句“创造好环境,培养好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鲍庆义 WWW.1168.TV 2012-7-6 16:30:52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