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2年6月18日 阅读:589
一系列看似简单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张晔那里变得复杂而又难于理解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沈阳工业大学心理中心老师孙波告诉记者,这是大学三年级的李昕对未来择业就业所产生的迷茫和恐慌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的一种表现。据孙波介绍,现阶段,在做心理咨询的大三、大四学生中,七成以上的心理问题是因择业、就业压力而产生的。
大学生因就业“生病”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自身心理、生理活动易于变化且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再加上他们的人生观、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过大时很容易迷惘、困惑、焦虑而又无所适从。
据孙波介绍,因择业、就业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有三种表现:第*,人际关系紧张,处理问题时不够理性,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时常和家人吵架;第二,失眠;第三,无法专心学习。而实质上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他们内心焦躁的反应,对择业、就业产生恐慌的心理折射。
那么,什么样的大学生容易在择业、就业上产生心理问题呢?据孙波介绍,主要集中在两类人群身上:一是社会资源少的学生,二是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无论从社会资源丰富度,还是从交往人群的广泛度来说都是相对不足的,当面对过重的择业、就业压力时,更容易使他们焦躁不安、迷茫而又不知所措。
女学生“心病”更严重
表面上看因为择业、就业产生心理问题的男大学生多一些,但从程度上讲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严重一些,这主要源于存在已久的“好女难嫁”这一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女大学生毕业后开始考虑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些问题了,再加上一些叠加的因素在里面,一部分用人单位愿意招聘男生,而拒绝女生。因而,加重了女大学生对择业就业问题的忧虑度。
*好先就业后择业
对于因择业、就业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孙波提供了一些解压方式:“不管怎么样,在目前的状态下大学生们只能面对问题,而不是转移问题、逃避问题。环境是改变不了的,但大学生们能够通过积极努力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还有,就是要先就业再择业。就业以后在自己的领域里知道得多了,选择面就会相应地增加。作为学生只是在就业择业这个圈子外面徘徊的一类人群,等你走入这个圈子后,会更了解这个圈子,获得很多的新信息,更利于职业的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士可帮助学生做职业倾向测评。对学生的性格、兴趣、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行综合测评,看其适合做哪类工作,从而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以减少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所产生的茫然性。”
责任编辑:刘益宏 WWW.1168.TV 2012-6-18 18:24:21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2817276005@qq.com。